大家都听过晏子使楚的故事,晏子就是晏婴。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晓得,晏子是一个身材短小,但是却智慧过人、口才一流的人。
春秋时期,齐国能力最出众、名气最大的两个大臣,就是管仲和晏婴。管仲已经辅佐齐桓公,让齐国称霸天下。那么,为什么晏婴这么厉害,就不能让齐国再次称霸天下呢?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首先,国君更替较为频繁。
晏婴任职时间大概有五十多年,这五十多年里,经历了三代国君。
我们都晓得,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如果频繁更替,很容易形成政局动荡。尤其是政权在交替的过程中,如果无法平稳过渡,问题就会更严重。再加上,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一个国君上位后总会有本人的想法,不一定会按照前任国君既定的路线来施政。所以国家的稳定性就会变得比较差。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其次,国君无大才。
姜子牙这一脉的齐国国君,最有魄力、最有能力的就是齐桓公,齐桓公的那些后代,真正厉害的也没几个。就拿晏婴辅佐的三代国君来说。
首任国君齐灵公,在选承继人的事情上,犯了跟齐桓公一样的错误,而且错得更严重。当初,齐桓公立了太子昭,但是却宠爱公子无诡,最终导致齐桓公去世后,无诡政变,太子昭出逃。
俗话说,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可惜,齐灵公并没有吸取教训。他原本立了太子光,但是因为宠爱戎姬,就把仲姬生的儿子牙过继给戎姬,还答应戎姬的要求,废了太子光,立牙为太子。后来,齐灵公病重,大臣崔杼便拥立原太子光继位,也就是齐庄公。齐庄公上台后,就把戎姬和太子牙全都杀死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因为偏爱,齐灵公想把最好的都给牙,但是这样做却恰恰要了他们的命。大臣们本来站队太子光,后来又站队太子牙。当太子光重新上位,许多大臣自然也就遭到打压了。比如,太子的师傅高厚,本来是教太子光的,后来被安排去教太子牙,太子光即位后,就把他杀了。
大臣受打压,齐国国力自然受损,晋国听说后,立马就派兵过来攻打了。
第二任国君齐庄公,也就是原来的太子光。即位后,不但没有励精图治,反而天天饮酒作乐,最初因为勾搭崔杼的老婆,被崔杼给杀了。齐庄公是崔杼拥立的,最初却被崔杼所杀,这可能是齐庄公怎样都想不到的事。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第三任国君,是齐庄公的弟弟齐景公。齐景公在位五十八年,却没有太大的建树。
前半段有崔杼、庆封这两个权臣把持朝政,齐景公等于是半个傀儡。他不断都没有办法把他们俩除掉,后面还是因为他俩发生仇怨,庆封杀了崔杼。崔杼死后,庆封一家独大,其他家族的人担心蒙受迫害,才联起手来把庆家赶出了齐国。
最初,晏子长期没有遭到重用。
齐灵公后期,晏婴才出来做官,这时候刚出道,不被注重很正常。
当时,晋国攻打齐国,齐国节节败退。齐灵公一看这架势,脚底下就跟抹了油似的,立马开溜。晏子劝他不要带头跑,他是国君,要是带头跑,那不是影响士气吗?齐国和晋国比,弱不了多少,拼一拼,晋国说不定就退兵了呢?但是,齐灵公根本不听晏子的,跑得比兔子还快。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齐庄公时期,晏子虽然名声和地位都上涨了不少,但是国家的政治却把持在崔杼的手中。毕竟,齐庄公是崔杼拥立的,崔杼肯定会把大权握在本人手里。
而且,齐庄公对晏子也不太注重。当时,齐晋两国定下盟约,共同封杀晋国的大夫栾盈。但是,当栾盈跑到齐国请求收留的时候,齐庄公想也没想就答应了,而且还好吃好喝地款待着。晏婴认为,这样会让齐国失信于天下的。可惜,齐庄公根本不听。
齐景公时期,崔杼被杀、庆封被逐之后,齐国的上层权力迎来了真空期,作为三朝元老、年纪也不小了的晏婴才真正被提拔了上来。虽然职位没怎样升高,但是他确实逐步成了国家权力中心的人物。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齐景公虽然较为平庸、没有太大的野心,但至多算是个仁爱之君。而且他也不断标榜,或者说希望本人是个好国君。所以,对于晏子的很多建议,他都能虚心接受。
晏婴进入权力中心,辅佐齐景公,大约有三十多年的时间。我们晓得的很多晏子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个时间段里的。按理说,这个时间已经很长了,足够让齐国发展壮大才对。
但实际上,齐国的问题不是靠晏婴一个人就能撑得起来的。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首先,需要有一个有魄力、有战略眼光、能力出众的领导。很明显,平庸的齐景公不属于这样的领导。他能做的就是守成,保住齐国的一亩三分地。
其次,国家需要有足够雄厚的家底。齐国经历桓公称霸,家底应该比较殷实,可惜后面因为承继人的问题,多次发生动乱,再好的家底也会被消耗掉不少。而且,春秋时期,正是奴隶制向封建地主制转型的时期,齐国公室并没有夺得先机,依然沿用旧的奴隶制进行社会生产,这就使得齐国的全体生产力开始走下坡路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最初,公室威信下降,国家的凝聚力开始涣散了。公室如此混乱,大臣们又该向谁效忠呢?既然不晓得该向谁效忠,那还不如努力发展本人的家族,说不定还能获得更大的利益。这也是为什么景公时期,会有崔杼、庆封这样的权臣作乱的缘由。包括后面田氏代齐,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司马迁在写晏婴的时候,说他“国有道,即顺命;国无道,即衡命”。国君能行邪道,就顺着他的命令去做;国君不能行邪道,就推敲一番后再去做。也就是说,晏子做事,是凭着本人的本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做的。至于能够让国家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就不是他能左右的了。
上一篇:中华高氏源流简述‖高家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