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这话谁说的?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
说给谁的?一个坊间劁猪匠。
高高在上、贵为九五之尊的天子,能给寄身市井的劁猪匠写词儿,这里面,一准儿有故事。今儿个,咱就来扒一扒关于劁猪匠这个陈旧行当的闲话。
02
明朝时候,有个名叫陈云瞻的文人,热衷搜集民间趣事,并辑录成书,曰《簪云楼杂话》。其中,写到一个关于春联的故事。
说,“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
意即,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时,有一年除夕前日,忽然心血来潮,下了一道圣旨,命令公卿士庶,不论高低贵贱,家门口都要贴春联,欢庆新气象,迎接新年景。
圣旨既下,谁敢不从?再说,朱元璋特喜欢微服巡查,动不动就往街巷胡同里钻,体察民情。万一被他撞见谁门口光秃秃的,定然会叫主家的肩膀上也光秃秃的。
胆敢违旨不尊,斩他没商量!
且说朱元璋说走就走,下了圣旨没两天就微服私访,到民间观赏春联去了。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个不错;
“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不足。”教人积德行善的,也不赖;
“土中生白玉,地内长黄金。”写土地佬儿的,博个好彩头;
“天高覆万物,地厚载群生——”
“皇上,这春联是写你的。”随行太监紧忙拍马屁道。
当然是拍马屁,因为这副联儿是颂天地爷的。不过马屁入耳,听着是舒心。可没走几步,朱元璋的脸色,“呼啦”一下子就沉了下来。
咋了?生气了。
前方不远处,有户人家的门口竟然空荡荡的,没贴对联!
03
去,给朕问问,为啥抗旨不贴?朱元璋说。
随行太监的那颗心呐,当即悬到了嗓子眼里,急慌慌奔进了那户人家。
功夫不大,太监出来了;双膝一屈,噗通,跪下了:回皇上,这家主人不识字。
那就找教书先生写。朱元璋说道。
先生不给写。
为何不给写?
实在没法写啊,男主人是、是、是……
那太监一连说了十几个“是”,也没“是”出啥来。且大冷的天,脑门上涔涔直冒热汗,身子也如热伤风般打起了摆,哆嗦不停。接着,脑瓜子一沉,咚咚咚,一个劲地磕起了头:皇上,小的有罪,该死,请皇上恕罪啊!
朱元璋见状,犯了闷:说吧,朕不怪你,也不杀你。
太监听罢,又是一阵磕头后,终于指指本人的裤裆,嘴巴打着瓢道出了原委——
那主家,是个阉匠,劁猪的。
04
也难怪太监会如此害怕,朱元璋也姓朱啊,皇家名姓,必须忌讳,谁敢言“劁猪”两字,就是满肩膀带后背长的全是脑袋,也不够砍啊。
想那朱元璋一听,也定然十分生气。但君无戏言,既已发话不怪罪于他,况且那太监听到“劁”字,本就腿软肾虚,姑且饶过他吧。可就这么走了,显得多尴尬,多没水平。
皇上嘛,得有大气度,不能让百姓小瞧了咱。
于是,稍加思忖,朱元璋命人取来文房四宝,歘歘歘,挥洒自如,给那劁猪匠写就了一副春联: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那太监搭眼一瞧,竟连连抚掌,大声叫起好来!
都挨过刀,同病相怜呐。
05
不过,必须得承认,太祖朱元璋亲手写的这副对联,不只联意贴切,风趣幽默,亦霸气十足,牛叉得很。那劁猪人家获悉是皇上御笔的对联,登时感激涕零,恭恭敬敬请人装裱起来,挂于中堂,视为传家宝,每日烧香敬奉。
再后来,朱元璋又想起此事,便询问那劁猪人家的情况。听闻墨宝被日日敬奉,心下甚是高兴,就命那太监送去了30两赏银。
遍阅古代野史野史,对于劁猪匠这个行当,怕也只存此上所写这一个民间传闻。而今,随着豢养技术的高度发展,劁猪匠此业也正在渐渐消失,说不定哪天,便会彻底堆积于历史长河之中。因而,作者于此作下简述,权当留存吧。
劁者,阉也。劁猪,顾名思义,便是阉割猪的睾丸或卵巢,一种去势手术,公母通吃。据考证,早在东汉时候,就有了劁猪匠。这种可谓神奇的古传妙法,听说得益于当年华陀高超外科手术的真传。
旧年月的劁猪匠,扛一副挑,拿一把刀,走乡串户,吃百家饭,大有古代侠客行走江湖之神韵。
那猪为啥要劁?
猪不劁不胖,不劁心不静。所谓饱暖思淫欲,猪虽牲畜,亦有所需。不劁者,凡公猪均瘦长,凡母猪皆婀娜。一旦劁之,春天心不动,夏天胸不躁,秋天意悠扬,冬日晒太阳,倒也别具一番闲情逸致。
现实也是,猪劁了,心静了,情散了,气顺了,也就只会兢兢业业吃食,全心全意长膘了。
无欲无求,活个现世安稳也好。
作者:刺猬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造,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上一篇:一天穿越四季,耗时52年才通车,横跨6条断裂带,号称“生死路”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