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民国时期的蒲城人民生活 社会时俗 习尚 婚嫁 丧葬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引言

《蒲城县政概要》是民国二十九年(1940)8月根据陝西省民政厅统一部署、统一钢目编写而成的内部材料书。书印数无限,封面盖有“机密”印章。书为小二十四开本,共76个页面,铅印与石印结合(石印多系图表)、约3万字,对蒲城政区、人口、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卫生以及社会等情况作了简明扼要的调查记载。即便现在阅读,仍有一定参考价值,对深入了解和研究蒲城历史大有协助

《概要》中记有许多不为人知之事,例如:在《市镇》一节简述中、说兴市镇“昔年商业发达有逾县城”;在《市镇调査表·民间习俗》栏目中简记东党镇“无蓄发、缠足之恶习”;在《文物古迹调查表·北寺浮屠》栏目中注明“相传塔顶系铜铸,存县库内”;在《教育·小学概况表》中,详列了各村镇小学校长姓名、教职员人数、班级和学生数以及全年经费数;在《法团》一节中,以表格方式对县城和兴镇之商会、同业公会、以及全县各处之宗教团体,调查填写得非常详细。

一、风尚

本县民性,自古北部奸诈,西南强悍,普通质实勤苦,颇重时令,尤多慷慨侠毅、见义勇为之士。其一般人民,推诚相见,质实相竞。安逸浮奢之风,乡村尚不多睹。兹将人民生活、社会时俗、习尚、婚嫁、丧葬,以及其他概况,撮要列后。

1、生活类

职业:男业农者占十分之八,东北乡有挖煤、制硫磺、石灰者,西乡多造纸、制炮鞭者,西南乡有熬盐者。女多无职业,以料理家务、躬掺井田、从事纺织为日常生活。

生产:农产以麦为大宗,稷、黍、粱等次之,瓜、果等又次之。制造品以西乡纸炮、卤泊滩熬盐、蔡邓附近之定兴硫磺等为著名,销行亦广。

服饰:农多着蓝土布小裤褂。商、学多着小裤褂制服。女则穿深蓝色布衣,出则着青布裙及短裤褂制服者皆有。

饮食:多以麦面制馍及面条为主,米粥次之。北乡多用窖水,天旱则生水荒。

居室:普通皆为瓦房。北乡及外籍侨民有住土窑者。

交通:有运煤轻便道。至西朝、富龙等公路均未通车,人民皆用牛、骡大车、轿车。

除夕贴春联,放纸炮。旧历除夕并祭祖祀神,拜尊长,聚族欢饮。

人七:正月初七日,视日色天气之好坏,卜斯岁老幼之安危。

十五日:夜设灯山,街巷光明如昼,名曰逐疫。又,是日城隍出庙,城乡多演戏,拌射虎、高跷、走马、狮子等,不知出庙何事。

十八日:县南宜安一带显神(相传为伍子胥)赛会。

清明节:男携冷面扫墓,压记坟纸,以免年代久远遗忘祖先坟墓。女作秋千。昔年,曾祭景陵,今已废止。

端阳节:亲友互赠角黍,并佩艾,饮雄黄酒。

六月六日:熬沙果汤,奠祖坟,名日奠汤。又传,是日晒皮衣,一年虫不敢蚀。

七夕:妇女以草制人,名日织女,献瓜果,焚香,作乞巧会。

中秋节:馈月饼,晚置酒果,露天赏月。

重阳节:馈枣糕,并有持酒登城,意谓登高。

十月一日:烧纸至衣祀祖,以备幽寒。

冬至:学徒拜尊长。祀孔子。

腊月五日:食五色豆粥,俗谓以毒拒毒。

腊八:食腊八粥,并祀先。

腊月廿四:祭灶神,献糖瓜,俗谓今日以后鬼神不管事,婚嫁不卜日。

除夕:祀祖像于中庭,奠酒,焚冥币。

2、习尚类

交际惯例:喜事多用钱仪或祝词。丧葬多用祭品、牲物、挽联之类。峰节按时互相馈赠。

信仰宗教:男多信孔教。信佛、耶二教者甚少。女子信佛、耶二教者较多。

迎神赛会:每当春秋二季,乡间迎神赛会盛行,尤以南路王赛、北尧山赛为最著。并有敬神祈雨、求子等迷信。

迷信营业:人民迷信最深,如香、蜡、大马锡箔、冥币,以及纸扎铺民主之童男玉女、金银山、摇钱树、纸柜、纸锞等,乡城皆有。营卜巫生活者亦多。

农佃制搜:粮由地主完纳,佃户每年每亩给颗租一二斗不等。如分种者,地王须筹给牲口价及农具价各若干。

争讼械斗:争讼之风,近年来渐息。惟刁悍之民偶有口角,即棍棒格斗,砖瓦交掷。

戏剧歌谣:民众对于戏剧、歌谣颇为兴味,惟无新的戏剧、歌曲以提高抗敌情绪为憾。嗣后,拟组织审查编导机关。

赌博宿娼:因无公共适当文娱场所,过去间有聚赌者,但早已禁绝。娼妓均由外来,时来时去,人民尚未留意

3、婚嫁类

年龄:女子多在十六岁以下。男子多在二十岁以下。

订婚:由媒引见,定妥后,择日纳彩问名,即为允定。

纳币:聘金,并副以棉花、布匹、绸缎、首饰等物。如系自订新式结婚者,即无此币礼。

选期:俗按男女属相及出生年月日时,査无禁忌,即择吉迎娶。

迎娶:男家备一彩轿,遣全女家迎娶。新妇乘来轿,由亲属护送至门外停止,由新郎至门首迎入。

结婚:入堂后同拜先祖,拜父母,交拜,入洞房,行合卺礼。房中烛红烛,所谓花烛喜。是夕闹房,殊伤雅道。

续娶:年幼者多娶少女,年老者多娶寡妇。亦有乏嗣纳妾,所谓一夫多妻制。

改嫁:死或感情不合改嫁者甚多,但仍须由媒引见

4、丧葬类

始丧:临危焚以纸车、纸钱、纸人等,设灵纬,孝子遵制守服。

棺殓:划一衣冠,儿女、亲属,亲视纳棺合殓,焚香哭奠。

成服:殓后,于门首贴“遵制成服”四字。

丧服:儿子穿白布衣,持哀杖,戴麻冠,按五服制,以新衰三年为重,次为期服一年,大功九月,小功五月,缌麻三月。

葬仪:普通用柏木棺枕而无椁,按家之贫富,分棺之薄厚。

发引:书有铭旌及引魂旛,焚香化纸,孝子匍匐哭迎丧轿发引。

安葬:祭后土毕,下葬,再行祭墓礼,亲族等同哭奠之。夫妇死后,率多合葬。

丧制:居丧期间,每七日化纸一次,共七期为止,并在百日吊奠。再遇一周年、二周年日祭奠,至三年释服。

5、其他类

蓄发:男子已无蓄发者,即有年龄老大,亦不过百分之三。

缠足:一般地方十六岁以下女子已无缠足者。十六岁以上之妇女,俱已解放。即穷乡僻壤尚缠足者,亦不过百分之一二。

童养媳:贫寒之女家,以无力养育乃将己女出养于人。间有以聘金重价收童媳养媳者。

蓄婢:尚未发现。

招赘:尚不多见。

以上所列,俱按实情。惟自抗战以还,警报频发,百物昂贵,且感缺乏,民间生计困难,已远极极点。故关于婚丧及生活所需,一切无形从简矣。

二、治安

本县现驻有九十军野战补充第二团一团,其他先后来县或经过军队,均已开去。地方武力,则保安第二支第三大队之一部。县国民兵团各队及警察人员,兹特分别列统计如下:

国民兵团:队数1,人数29,枪数96,现驻地:县城,备考:无

常备队:队数2,人数262,枪数50,现驻地:县城,备考:无

自卫队:队数1, 人数164, 枪数56,现驻地:县城,备考:无

后备队:队数3, 人数588, 枪数45,现驻地:乡镇,备考:第一驻平路,第二驻党睦,第三驻兴镇。

乡镇队:队数15, 人数45, 枪数5011,现驻地:乡镇,备考:乡公所所在地壮丁在外。

保安二支队第三大队:队数1, 人数315, 枪数263,现驻地:县城,备考:欠一中队。

警察:队数1, 人数24, 枪数31,现驻地:县城,备考:无

合计:队数24, 人数1427, 枪数5545。

地方治安,自廿六年后,尚称安谧。惟有零云集匪,时出抢劫,尤以乡卤泊滩及轻便铁道附近各处为甚。已经随时派保安队捕剿肃清,并捕获著匪邢永山等,已经呈准执行枪决。目前,地方则由国民兵团各队,同驻县保安队及保甲人员担任维持,县城并有军警联合稽查处之协助。今后须健全保甲组织,树立自卫基础,严格实行守望巡查、联防会哨及交通网等,匪无隙入,入无隙出。如有防缉不力者,则査明依法严惩,以期担任维持,益臻完善。

附件

《蒲城县政概要》序

王抚洲①

普尝调查各地,每至一邑,亟索读其县志与施政报告,冀了然于其沿革、形胜、物产、风土、制度兴革,以及政治、经济、教育之实况。而县志既多冗蔓,少时代性;施政报告每嫌铺张,不尽翔实,时以为憾。

治蒲年余,数与邑中敌对商修县治②,以抗战中工作繁剧,力有未逮,又恐贻不急之讥,因循无成。

适民政厅王润生厅长,有发动各县编纂县政概要之举,并颁发纲目以资依据。因急召吕耿光、李唯诚、马致远、曹受祉诸兄,担任编辑,期月而成。其体裁盖冶县志、施政报告于一炉。以成于仓卒,简陋在所不免,要以尽本县人文地志之大概矣。

窃蒲城为关中大邑,人文鼎盛,贤才辈出,民风刚质,又以地近河防,人心振奋,近年以来不只治安安定,捐输独多,而保甲、田赋、教育皆颇有兴革,见长足之进步。则简陋如此篇者,或亦不无足供时贤之参考者欤。

注解:

①王抚洲(1900-1978):字公简,河南正阳人。晚期留学日本及美国,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24-1934年,先后在河北、北京、常务次长。1965年辞去公职,晚年继续从事教育工作,并创办《中原文献月刊》。

②县治:应为县志。

材料来源:《蒲城县政概要》

整理编辑:义门村的故事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