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古代青楼合法?大明皇帝曾亲身下令扫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青楼作为人类文明的糟粕,在中国自春秋时期管仲“设女闾七百,征其夜合之资,以助军旅”创建以来历经朝代更迭长盛不衰,到明朝时期,甚至在秦淮河畔孕育出青楼文化,让其达到顶峰。

青楼文化为何会出现在明朝,说起来这还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一手形成的。

明朝建国初期,由于连年征战,国库空虚,作为大明无限公司董事长的朱元璋心里很是焦急。到哪里弄钱呢?他的目光很快就锁定了一个人群,那就是商人。众所周知,明朝商业税那是低的可怜,当时的商人但凡头脑活络一点的都富得流油。

由于商人和士族官员利益休戚相关,所以要加他们的税基本是没有可能的。因而,老朱想了一个曲线救国的办法,那就是效仿管仲,设立国有妓院,吸引商人们掏腰包以充实国库。

洪武初年,朱元璋在秦淮河畔设置妓院,称大院。为了招徕生意,朱元璋还亲身为大院题写对联,鼓励到此消费:

此地有佳山佳水,佳风佳月,更兼有佳人佳事,添千秋佳话。

世间多痴男痴女,痴心痴梦,况复多痴情痴意,是几辈痴人。

泥腿子出身的朱元璋想来是十分看重这个项目,光这幅对联估计也熬死了他不少脑细胞。按老朱的想法,有本人这个金字招牌,那不得客往来源络绎不绝,日进几十斗金都算少的。然大明国有妓院开张以后,产生的连锁反应却出乎了老朱的意料

首先让老朱没想到的是,精明的商人并不买他的帐,论做生意,老朱还是个弟弟。其次让老朱没想到的是,一众文武大臣竟然趋之若鹜,每天下朝后首要之事就是去照顾老朱的生意,听说一时间构成了百官争嫖的“壮观”景象。

这可砸了朱元璋的如意算盘。本来厚着脸皮开设妓院,就是想多添加点收入复兴国家。哪晓得白忙活一场不说,许多官员公款消费还要让老朱往外掏钱,你说这事上哪说理去。

无法之下,朱元璋只好一道圣旨下来:“凡官吏宿娼者,杖六十,媒合之人减一等,若官员子孙宿娼者罪亦如之。”

然而,此风一开,尝到甜头的官员们就像苍蝇见了有缝的蛋,青楼的香艳引诱又岂是一道干巴巴的圣旨抵挡的了地,最终朱元璋只能兴冲冲以关门大吉了事。此时商人们表现的机会来了,国营妓院一关,私营的妓院就犹如雨后春笋般冒了起来。或许朱元璋也没想到,本人费尽心思想拔商人们的毛,到头来还是便宜了商人。

据记载,到明朝中期,妓院已经遍及大明各个闹市街区。妓院的盛行也滋长了浮华之风,上到士大夫,下到贩夫走卒,人人参与其中,并以狎妓宿娼为风流韵事。

官员们开始疏于朝政,晚上沉溺于灯红酒绿之中,白天谈的也是风流韵事;文人名士也不甘落后,上演了一幕又一幕或圆满或悲伤的才子佳人故事。特别是秦淮八艳名头的逐步传开,更是让秦淮河的胭脂气浓得几乎化不开来。

更有甚者,把秦淮河畔的种种事情著书立说,出版了一部《嫖经》,后来可能是嫌“嫖”字太粗俗,书名又改成了相对文艺的《青楼韵语》。此书一出,立刻便被时人奉为嫖界指南。

娼妓业的发展,终于让一位统治者感到害怕,他就是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四年(1429年),朱瞻基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扫黄运动。

他下令查封了北京和其他大城市的大批妓院,废除了原有的官妓制度,禁止官员携妓宿娼。大明两京一十三省运营了数十年的官营妓院全部革除,严令御史纠察官员德行品性,胆敢违令狎妓宿娼者,必然罢职,永不叙用。而士子嫖妓,也要受处罚,甚至在科考中不予录用。

朱瞻基扫黄运动的目的,次要还是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不被推翻。所以此次扫黄的范围,还是局限于官员和士子,并没有波及到民间。而对于官员们来说,你有张良计,我自有过墙梯。

明面上他们收敛了许多,但是暗地里,他们开始蓄养家妓。为了好向皇帝交差,他们把这些家妓美其名曰养女,就是干女儿的意思。这样一来,朝廷查无可查,禁无可禁。

所以朱瞻基的扫黄运动虽然势若雷霆,但却收效甚微。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朱瞻基驾崩,文武百官被压制的酒色之气迅速反弹。秦淮河畔风月无边的盛况不断延续到大明灭亡。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