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习武的力与劲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现在极大部分习武者对力与劲的关系处理不当,得到了武术的特有功能,形成拳不象拳,武不象武的花架子。尤其在初习武者中,更为突出。其根本缘由,在于对力与劲的区别认识不清。

カ与劲的区别

什么叫力?能改变物体运动形态的作用称为力。每个人都有改变物体运动形态的作用,所以说每一个人都有“力”。力有两种:一是拙力,二是活力。在武术上一般把拙力称之为“僵劲”,把活力称之为“劲”武术所需要的正是这种活力—劲。人们赞扬某人劲大,或力气大。无疑是力与劲的合一,但又是不同的两种“力。因为,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得到不同的锻炼,所以产生的作用也就不同。一般从事生产者以拙力较多,从事武术者以活力较多。劲是从拙力中提炼出的,只要拙力的存在,才有劲的产生,不同的“劲”是武术的特有产物。

カ从何来

武术最讲究整劲,那么人体整劲力的发源在哪里呢?有人认为在于腰。但我认为在于下肢。脚上无力,发出的劲也不大,一个人脚踩在地上打出一拳,觉得拳拳生风,劲很足。如用脚踩在水中打拳,就会感觉出拳轻飘,劲大大减退。俗话说:“立足点应放在基点上”。也就是这个道理。力发于根,主宰于腰。形于手。腰、只是起到一个媒介作用,武谚上说,脚上无力,整劲难发。所以武术大师都十分注重下肢的训练。

劲的作用与地位

“要学拳,须站桩”。必须加强“劲”的训练,那么“劲”在武术中究竟作用如何?它的地位怎样?以双方格斗为例,一个人在格斗中连续用拳击对方身上而不起效果,这就是劲不足,也不可能取胜于对方。我国的武林高手与外国的拳手比武,身体大小相差悬殊,为何能以小胜大,关键在于发挥了劲的作用,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劲。

众所周知,劲是一种短促的迸发力,威力很强,并能减少不必要的体力消耗。劲能善于变化,当落空后,它能变出另一个劲来,有时一下几乎能变出几个劲来。象形意名家孙禄堂先生,他打出一个劈拳,能发出三了不同的劲来,以致对方防不胜防。劲在武术上是不可缺少的,没有劲,就意味着没有武功,因而,习武应注重劲的训练。

发劲要点

如何练劲,发劲要点是什么?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习武者是必须掌握的。

1。劲路须畅通。劲路不畅,就会影响力的传递,这是练武的大忌。要做到劲路畅通,必须力要顺达。因为力是一节节传递,发于根,顺于中,达于梢,三节贯通。

2.松紧相闻。在不该发劲时,肌肉相对放松;该发劲时,肌肉突然加剧收缩紧张,而且该收缩的部位紧张,不该收缩的部位放松,象牛皮筋一样,一张一弛,既省力,又能将力量集中发挥。否则,就容易产生疲劳,影响肌肉的收缩力,难于发劲。

3.动作快速。任何一种拳发劲,到目标时都要加快。否则,劲是永远也不会产生的。一颗子弹虽小,能射死一只虎,它靠的是火药的迸发力;如果用手将一颗子弹对准老虎扔去,再大的力也无济于事。

4。头眼一致。习武必须头眼一致。对于头眼未对准目标,或头对,眼不对,或眼对,头不对,都是武术的大忌。这不只影响了拳路的色彩,而且影响了劲的发挥。因为劲是有目标的。没有目标打空拳,不只费力,还起不到拳的威力,拳谚云“眼随手走。”就是这个道理。

5。动作精确,配合协调。动作不精确,或配合不协调,都会直接影响劲的发挥。例如练弓步冲拳,除掌握正确的拳型外,还应把拳放在腰部、拳心向上。当时靠近腰部时,开始螺旋式向前,当接近直臂很短距离时,配合转腰正成为武功。而不是花架子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