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中国古诗词译注—公刘(豳风)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笃公刘!匪居匪康。

乃场乃疆,乃积乃仓。

乃裹餱粮,于橐于囊,思辑用光。

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

笃:奸诈,诚实。公刘:公是称号,刘是名,公刘是周部族的首领,后稷的后裔。 场(音易):田的小界。疆:田的大界。 餱(音侯):干粮。 橐(音驼):两头开口的口袋。囊:有底的口袋。 辑:和睦。用:因,由。 干戈戚扬:四种兵器。干是盾牌,戈是青铜制的长柄横刃兵器,戚是斧,扬是铖。

笃公刘!于胥斯原。

既庶既繁,既顺乃宣,而无永叹。

陟则在巘,复降在原。

何以舟之?维玉及瑶,鞞琫容刀。

胥:视察。 宣:通畅。 陟(音治):登高。 巘(音演):小山。 舟:带。 鞞琫(音比绷):刀鞘刀柄上的装饰物。

笃公刘!逝彼百泉,瞻彼溥原。

乃陟南冈,乃觏于京。

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于时庐旅。

于时言言,于时语语。

溥:广大。 觏(音构):遇见。 于时:于是。 京师:京邑。周人建邑于京,后为国都。 庐:房舍。旅:众多。 言言、语语:指人们的欢声笑语。

笃公刘!于京斯依。

跄跄济济,俾筵俾几。

既登乃依,乃造其曹。

执豕于牢,酌之用匏。

食之饮之,君之宗之。

跄跄:步趋有节貌。济济:描述众多。 俾:使。筵:铺在地上供人坐的竹席。 造:依次。曹:指众宾客。 匏(音跑):葫芦一类的瓜瓢。 君、宗:都是尊崇之意。

笃公刘!既溥既长,既景乃冈。

相其阴阳,观其流泉。

其军三单,度其隰原,彻田为粮。

度其夕阳,豳居允荒。

景:影的本字。 军:一说军通“均”,“均”通“畇”,开垦之意。单:单通“墠”,除地之意。其军三单,意指开垦京师三面之地。如解为军队三分驻防与上下文不协调,今从之。 隰(音席):低洼之地。 彻:治。豳(音彬)居:豳地。在今陕西省彬县一带。允:确实。荒:大,广。

笃公刘!于豳斯馆。

涉渭为乱,取厉取锻。

止基乃理,爰众爰有。

夹其皇涧,溯其过涧。

止旅乃密,芮鞫之即。

乱:横渡。 厉:磨刀石。锻:古时锻金属时的石砧。 止基:址基。一说为“鎡錤”,即锄。从之。 皇涧:涧名。 溯:这里作面对之意。过涧:涧名。 止:定居者。 芮:水涯。鞫(音居):尽头。即:靠近。

【今译】:

啊,伟大的公刘!

他看到那儿已不再是安居之壤。

便给族人重新划分了田疆,

于是粮食渐渐充盈了粮仓。

他让他们把干粮包好,

并装满了大袋和小囊,

他保存部族使之强大兴隆

把弓张开,把箭搭上,

拿起所有的武器,

迁徙的大军启程开赴远方。

啊,伟大的公刘!

他来到这块田野察看。

虽然迁徙的事多而繁杂,

却顺遂和畅情绪饱满,

没有什么事令他长叹。

他有时候登上高山,

有时候又下到平原。

他身上佩带着什么呢?

碧玉和美石在腰间垂悬,

镶着饰物的刀鞘十分耀眼。

啊,伟大的公刘!

他前往那密集的流泉,

又察看那广阔的平原。

当他登上南边的山冈,

又将京地发现。

就在京师的郊野,

人们留下来定居,

一时众多的房舍开始搭建。

四处都是人声喧哗,

欢乐的气氛四处飞散。

啊,伟大的公刘!

他定都在京并在那儿安居。

人们衣冠楚楚前来参加宴会,

他叫众人在矮桌旁坐席。

人们依次逐个坐定,

一切都按安排有条有理

他叫人从圈里捉猪来杀,

用瓢舀酒斟入大家的酒器。

他让人们尽兴的吃喝,

人们对他尊崇无比。

啊,伟大的公刘!

他的疆土既广又长,

为测日影他登上了山冈。

察看山的南面和北面,

观察河水的源头和流向。

将京师的三面全都开垦,

又把洼地与平原分开来测量,

然后管理田地种上了食粮。

等到再去测量山的西面,

才发现豳地更为宽广。

啊,伟大的公刘!

又率人到豳地修筑宫室。

横流渡过湍急的渭水,

采回磨刀和锻造用的粗石。

加工锻造出各类的器具,

人口增多财富也十分的充裕。

人们住满了皇涧的两岸,

还有人面对着过涧而居。

定居的人又多又密,

水涯的尽头都有人家结集。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史诗,描述公刘带着他的族人,预备好充足的食物和武器后,从邰地迁徙到豳地,经过开发建设,最初安居立业,人丁兴隆

所有的族群迁徙都是陈旧的故事,其中有许多著名的史诗,如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等,但我国虽历史悠久,却没有出现与之媲美的史诗流传,至多汉民族没有,甚是遗憾。只要史籍记载,早而完备。严谨与浪漫,民族与民族不同,各有前行的轨迹。

《公刘》就是史诗,它只是一个小族群迁徙的叙述。叙述中公刘有极强的领导力,善谋划又亲历亲为,被族人拥护。大概这就是氏族社会发展的一个雏形。令人庆幸的是,在公刘的带领下,并没有出现和平血腥,除了辛劳,却是和平愉快的。

至于这首诗创作的年代,说是周代,但也可以说是夏或更早。从诗中所描绘的情形来看,能种粮食、养猪、酿酒、佩戴刀具,应该是由氏族向部落社会过渡,夏与周皆有可能。成诗至多有文字出现,有载体记录,周的可能性更大,后世依传说写下这诗。

公刘是这个族群的首领,也是灵魂,开篇就用一个“笃”字来称颂他,笃的含义只是奸诈,但越到后面,越觉得这个字的含义单薄,可诗中再没有换字眼,使得这个字只要意味意义。我想,对一个氏族或部落的灵魂人物率部大迁徙的颂扬,应该是要配以伟大的字意才贴切,所以“笃”字只是一个表象。公刘是一个伟大而智慧的氏族首领。

这首诗是华夏民族晚期的一个片断,能让后世看到晚期先民的记录,也难能可贵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