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刺头”员工,最佳管理者候选人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小海按:每个公司总有一部分难以管理的员工存在,他们被称之为“刺头”员工。而他们之中往往精英荟萃,让人不忍割舍,却又避之不及。而有能力的管理者可以趋利避害的处理好“刺头”员工带来的矛盾,让“麻烦”变成企业发展的储备力量,这不只为企业带来利益,也能体现管理者本身的水平。

作者:酵研院

来源:张丽俊(ID:zhanglijunCherry)

大家的公司里有没有这类“刺头”员工:

他们通常业绩出众、学习能力很强、有独立思考的习惯。但是他们极有个性,说话不留意场合和方法,时不时就要对你的决策提出质疑。

“刺头”员工让管理者又爱又恨,如果你的团队里出现了这类员工,那么恭喜你。

一方面,这意味着你团队里可能出了一位管理岗位的储备人才。另一方面,能管好和带好这样的员工,就证明管理者本身的水平高、格局大。

1 怎样看待“刺头”的诞生?

如何处理不服从的刺头员工,是管理中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不成熟的管理者,可能会立刻把刺头员工放到本人的对立面,觉得本人需要拿对方立威,不然其他人都会有样学样。

成熟的管理者会想办法筛选、辅导和培养刺头员工,处理他们的问题、提升他们的能力,让他们成为本人的得力助手和人才储备。

管理者在没有想清楚如何对待刺头之前,要先去了解情况

这个人为什么是刺头员工?

这个人是享受被人关注的感觉吗?

这个人对本人的思考和方法特别有决心吗?

这个人提出的哪些想法可以采纳?

这个人的哪些思维方式需要纠正?

假如这个刺头员工是享受被关注的形态,想做民间领袖,而且有相应的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管理者不妨赋予他这样的职能。

就像M0级别,在阿里被称为小组长,虽然他们不是官方认可的M1,但属于M1的后备人选。

这一类人通常就是团队中的刺头员工,当主管不在场的时候,管理者就可以测试他们能不能承担起主管的职责。

如果他们能承担主管的职责,说明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团队中,这类刺头员工本身就有一定的号召力。通常他们也情愿付出额外的努力去争取更高职位,不怕承担更大的责任。

只需管理者肯给机会,他们的潜力和热情就能被挖掘出来。

2 用好刺头要先立规矩

刺头员工并不是管理者天生的敌人,反而可能成为你最佳的储备管理人选。但对待刺头员工,要比对待普通员工更小心,也要更用心。

刺头员工的最大优点,就是胆子大、敢试错,做向上管理几乎是无师自通。

领导分配的任务目标不清晰、绩效考核不合理、现有资源不婚配,刺头员工都会第一个发声质疑,也情愿本人和同事争取资源。

而刺头员工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对本人的想法过于自信,忘记了本人和领导之间有经验和见识的差距,也容易说话不分轻重、不分场合,对管理者的权威和团队的士气形成负面影响。

所以管理者应该尽早给刺头员工立规矩:

作为管理者你可以接受什么行为、底线是什么。

划分清楚什么是好的提建议,什么是破坏团队氛围的抱怨。

不解释缘由的反对、不给出处理方案的建议都不要提,纯粹是浪费时间。

管理者要让刺头员工认识到,也许他们很多行为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行为本身会制造很多团队内的负面情绪,告诉他们有疑惑可以公开提,但有意见应该私下说。

同时管理者也可以本人做榜样,在批评指正刺头员工的时候,一定要私下进行,不能当着其他同事的面驳斥,而应该夸奖的时候就公开夸。

3 怎样让刺头心服口服?

管理者想要“收服”刺头员工,让他们把时间和热情投入正确的工作方向,就要让刺头员工对你心服口服。

管理者除了用现实说话,告诉员工你的决策逻辑,指出他的错误之外,还要以品格服人。如果你本人都做不到的事,就不要让员工去做。

让刺头员工明白基本道理之后,管理者要送他们“三件礼物”:思考的方法、成功的机会、合理的建议。

管理者辅导刺头员工的时候。除了TDL等必备的工具,更要多告诉他们“为什么”,也多向他们提出的意见问几个“为什么”。因为你是希望未来能把他们培养成管理岗位的接班人,所以思考的方法应该让他们尽快学会。

通过这个机会,管理者本人也可以重新梳理业务流程、调整工作方法,总结管理心得。如果说教学是最好的学习,那么辅导刺头员工就是逼着管理者做高强度、全方位的复盘。

Cherry老师经常说“用人要疑,疑人要用”。管理者可以给刺头员工展示能力的成功机会,但是一定要在过程上把关,在关键时间点上及时检查,出了问题及时指出。

当刺头员工拿到了好的结果,也证明了你作为管理者的高明和包容。

三个礼物中最重要的,是合理的建议。因为批评只针对过去,夸奖只针对现在,好的建议才能协助未来发展。

但管理者在对刺头员工提建议的时候,不要直接说,可以考虑绕个弯子,先询问他们本人本人思考。

如果刺头员工实在过于顽固,你可以先把他晾在一边,去辅导那些水平不如他的员工。

当他看到那些水平不如他的同事都能拿到更好的业绩之后,刺头员工就会焦急,也就情愿接受你的思考逻辑和做事方法了。

管理和辅导员工的方式,总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当一个好的管理者遇到了有潜力的刺头员工,就可能会出现双赢的理想结果。

END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海纳百创立场。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