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何谓文人风骨?读完这首诗就明白了,最后两句很经典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

欢迎关注槐序,这里有最美古诗词

- 引言 -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平,崇祯帝朱由检自缢身死,明朝276年的历史正式宣告结束。

崇祯其实是个很能干的皇帝,只是明末积患太多,已经无力回天。

周皇后以身殉国时,许多臣子也誓死铭志,比如著名诗人曹学佺亦投池自尽,幸得家人所救,但最终仍是入山自缢,其节可赞。

也有一些士子宁死不屈,心怀“反清复明”之大业,如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魏禧。

甲申之变时,魏禧21岁,虽身怀过人的军事才能,却不为清军所用,誓不入仕,遂长隐于翠微峰。

隐居期间,魏禧积极联络明朝遗民和能人勇士,以图复国。

但清军入关后,很快打下基础,民族矛盾开始转化,阶级矛盾也趋向缓和,所以39岁的魏禧又出山游走各地,结交天下名仕,在暗中积蓄力量。

到了53岁时,余国柱、李宗孔等人举荐魏禧上京应试为博学鸿儒,他坚辞拒就,依旧不肯仕清。

但是此时的魏禧已经患上头疾,再也无力去组织力量。早年,魏禧曾登南京雨花台,写下了那首著名的《登雨花台》,很经典,一起来读一下。

- 诗文赏析 -

生平四十老柴荆,此日麻鞋拜故京。

谁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园陵!

牛羊践履多新草,冠盖雍容半旧卿。

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生。

出自魏禧的《登雨花台》

南京曾是明朝建国时的都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墓就在南京钟山之上,南明福王也曾在此建都。

所以魏禧登雨花台意图鲜明,深深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哪怕此时明王朝已经覆灭近20年。

诗文大意可解为:

忍耐贫苦窘迫已经40年,此时脚上穿着麻鞋登台拜望故都,昔日的大好河山是怎样变成今日这般的?园陵中的松柏竟也凋谢了!

牛羊肆意践踏着春草,大片春色一片狼藉,偶尔车马驰骋而过,也多半是前朝旧官显骄横;望着残阳欲哭无泪,猎猎被风在江面吹起呜咽之声。

“生平四十老柴荆,此日麻鞋拜故京”中的“麻鞋”引自杜甫的《述怀》: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朝廷愍生还,亲故伤老丑。

杜甫诗为安史之乱后,抵凤翔见唐肃宗得授拾遗所作。在山河破碎、江山易主后,魏禧借此表达了深沉的情感。

“生平四十”说明了诗人此时的年纪。

“谁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园陵”不只是诗人的慨叹,更彰显了诗人此刻胸中的怒火。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继位后,阉党余孽马士英等把持了朝政,不积极备战,反而倒行逆施,大兴土木,恣意荒浮,遂使山河全部为清所有,甚至开国皇帝的陵墓也难逃厄运。

这种景象在诗人心中,实为一种耻辱。

“牛羊践履多新草,冠盖雍容半旧卿”这两句很巧妙,因满清为游牧民族,牛羊践踏暗讽清人横蛮,而“多新草”则寓意生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但令诗人失望的是,前朝旧官却乘着华丽的马车驰骋而过,趾高气昂,这实在叫人愤慨。

“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生”这两句最为经典,深深展示了文人风骨的同时,也表达了本人悲怆的情绪,连江水也呜咽怒吼、凄风悲号。

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达到了“感天地、泣鬼神”的程度。

所以,这是一篇铭志邪气的经典佳作,值得复读。

注:

翠微峰是国家森林公园,为江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集险峰、奇岩、幽洞、秀水于一体。

在翠微峰的主景区内,聚集了以金精十二峰为主的数百处奇特胜景。这里丹霞绝壁,古峰林立,怪石峡峋,幽洞深邃,危岩排空;

翠微主峰直指云霄,林木随势生长,犬牙交错,微风吹来,古木随风摇曳,宛如绿波涌动,崎岖连绵。

- end -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