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流传很多这样那样的家将,比如薛家将,杨家将等,其实真实的历史上,宋朝有很多,只不过是没有评书为其歌颂而已,比如种家军,折家将等,今天小编聊一聊民间流传的呼家将。
评书《呼家将》中北宋开国名将呼延赞有子呼延丕显,孙子呼延守用、呼延守信。还有很多小说和评书歌颂呼延瓒的,不逐个赘述了!
历史上的呼家将,您看了估计大跌眼镜!
呼延瓒作为北宋名将,他有着怎样的经历?家族能不能称为呼家将呢?
历史上的呼延瓒,并州太原人,一开始也不是宋朝的将领,而是后周的将领,时任骁骑兵,他是后周淄州马步军都指挥使呼延琮之子,陈桥兵变后,呼延瓒接受赵匡胤的任命,出任东班头领,后升任骁雄军使。
此后呼延瓒有两次征战,第一次是964年,跟随王全斌讨伐后蜀政权,呼延瓒当时担任前锋,骁勇冲阵,身上受了很多伤,因功补为副指挥使。
第二次是赵光义上位后,979年,攻打北汉时,呼延瓒作为先头部队,最先登上城楼,不要命似的冲杀,从城池的矮墙上掉下来四次,宋太宗看到呼延瓒的骁勇,当时就赏赐了大量金银财宝,以表其猛!
呼延瓒以后的事迹,就有点惨不忍睹了,没有相应的能力,自然也不被皇帝注重了!
太平兴国初年,赵光义亲身选拔将校时,呼延瓒为铁骑军指挥使,太平兴国七年,跟随崔翰戍守定州,崔翰说他骁勇,提拔他为马军副都军头,不久升任内员寮直都虞候。
雍熙四年(987年),朝廷给他加职为马步军副都军头。作为一名冲锋陷阵的猛将,呼延瓒不能上战场,他心里非常难受,本人的儿子们也不能荫封,他就先向宋太宗进献阵图以及军队方面的策略,然后向宋太宗请求戌边,宋太宗要要他演武,呼延瓒不只本人穿上配备演练,还带着四个儿子呼延必兴、呼延必改、呼延必求、呼延必显一起演练,宋太宗赏赐了很多银两,并没有立即安排,而是两年后才把呼延瓒外放任职。
因为呼延瓒没有驾驭人的能力,只要战场上冲锋陷阵的能力,所以不是调离岗位,就是兼任职务。
到了宋真宗时,皇帝增选将校时,别人都积极诉说本人的功劳,而呼延瓒说什么呢?我的俸禄根本花不完,也没有升迁的意思,福报过多反而是灾害。呼延瓒的做法很得皇帝欣赏。1000年,呼延瓒为皇帝的母妃建造墓地,掌管仪仗队,一代猛将混得太惨了!沦为仪仗队的头目。
呼延瓒的四个儿子,也没有像评书中那样生擒潘仁美,史料没有记载相关事迹。
呼延瓒没有文职工作的能力,不能管理地方,自然也就不能高升了,所以也不被皇帝信任了,儿子们也不行,家族自然也就没落了!这就是真实的“呼家将”,根本不能称之为呼家将,最少也得三代为武职,为国建功立业才算的上,呼家将被评书夸大,比不上杨家将和折家将!
仅供参考
上一篇:演义小说中广为人知的七大忠勇家将:秦、罗、薛、杨、高、呼、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