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事务繁忙的毛泽东主席每日会收到无数亲友的来信。这其中一部分是对主席的感恩和问候,但绝大一部分,是有求于毛主席,不是想要毛主席安排工作、提供学习机会,便是想要进京谋个一官半职。
而在这众多书信中,一封来自长沙第二女中的一位老师的来信,让主席忽的眼前一亮,他像是想起了什么,神情变得黯淡感伤了许多,然后慢慢地打开了信封……
这封信有什么特别之处呢,竟让主席沉思良久。
信里面又说了什么事情呢?
一切都要从这位寄信的女教师说起。
01早年间相识相知
写信的人姓李,名淑一。谈到李淑一,就必须从毛主席的第一位夫人杨开慧说起。李淑一与杨开慧相识较早,杨开慧的父亲杨怀中与李淑一的父亲李肖聃本就相识。
1920年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因病于北平逝世。
无法之下,她只好随母亲两人回到长沙,当时的杨开慧还没有学上,得知此消息的李肖聃回忆起与杨昌济在世时相处的种种情景,怀念起挚友,不由感慨万分,便将杨开慧引见进入女中读书。机缘巧合之下,杨开慧和李淑一还被分至同一寝室。
杨开慧和李淑一在双方父母的文化熏陶与影响之下,志趣相投,相见恨晚,就这样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整日形影不离。而此时,杨开慧已经与毛主席相恋。并深深地被毛主席先进的革命思想所吸引,杨开慧的思想也发生了极大转变,成为了一名拥有先进革命思想的女学生。为了表达本人坚定的革命信心,杨开慧果断将本人一头乌黑透亮的长发剪掉,以短发精干的外表继续走入学校。
而这在当时那个封建迷信社会,女子地位十分低下,此举可以说相当英勇。李淑一被短发的杨开慧深深震撼,被杨开慧坚定的革命信仰、不屈的意志以及为革命事业奋斗的决心所打动,并对杨开慧的革命活动表示强烈支持,在杨开慧的带领下,也加入了革命队伍。
久而久之,两人的闺蜜情越发浓厚,成为亲密无间,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从在校读书学习到参加革命运动再到爱情人生,彼此丝毫没有任何隐瞒。杨开慧也时常在李淑一的耳边念叨本人的“润之哥”,与李淑一分享本人的喜怒哀乐,并时不时便带上李淑一和毛主席一起见面,三人每次都相聊甚欢。
很快,同年冬天,毛主席与杨开慧顺利完婚,便搬出了宿舍,与李淑一见面机会甚少,而李淑一也在这段时间与主席的好兄弟、好战友柳直荀相识,没过多久,二人便互生情愫,并于1924年顺利完婚。
至此,闺蜜二人都有了好的归宿,此后,两人虽聚少离多但感情依旧深厚,当年李淑一与杨开慧两家人都住在长沙时,年幼的毛岸英看见李淑一,总要唤上一句:姨。
02闺中好友壮烈牺牲
1930年10月,杨开慧不幸被捕。李淑一得知后,焦急万分,去狱中探望,也为营救杨开慧而多方奔走,四处求人,但最终还是没能阻挠敌人那罪恶的枪声,杨开慧于11月14日在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从容就义。
在生命的最初一刻,杨开慧最挂念的不是本人,而是他的“润之哥”和他所坚持的革命事业。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杨开慧毫不畏惧,对他们坚定地说:
“我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经历了多年革命的洗礼,再加上闺中好友杨开慧和爱人柳直荀相继牺牲,两家人便极少再联系了。那么这次的来信,李淑一有何求呢?
第一个请求:求词《虞美人》
1957年1月,在毛主席答允下,他的十八首旧体诗词在《诗刊》创刊号发表,后来被广为流传的《沁园春·雪》便是在此时刊登出来的。其中大部分诗词是散落在民间而又搜集上来的,发表后、引起极大反响。被李淑一看到后,她向毛主席提出了第一个请求!
当时李淑一看到毛主席的诗词,想到毛主席在与开慧相恋的早年间,曾用“虞美人”作为词牌,填过一首词赠与杨开慧。
可如今时间太长,诗词的大部分内容李淑一已回忆不起来了,夹杂着对好友数年无尽的思念,于是在1957年的春节,李淑一拾起笔,给毛主席写了一封贺年信。
信中她将本人在1933年晚上,在梦中见到丈夫柳直荀衣带破烂,血渍斑斑,不由大哭而醒连夜写下的《菩萨蛮·惊梦》寄给了毛主席,请求他为本人的作品批评指正。
另外李淑一还希望,毛主席可以将《虞美人》全词抄赠与她,以减轻对好友杨开慧的思念之情!
她不晓得每日收信无数的毛主席能否看到本人的这封信,也不确定事务繁忙的主席能否还能想起昔日四人相处的种种情景得以回复本人,但李淑一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寄出了这封信。
没想到几个月之后,毛主席真的给她了回信,并且这封信长达四页!当在这封信送到李淑一所任教的学校时,霎时惊动,在校的老师和学生无一不在猜想李淑一和主席的关系,一时间众说纷纭。同时也惊动了整个湖南报刊,因为这首词是毛主席的新词,从未对外发表过,如能刊登出来,势必能在全国引起惊动!
一时间,争先拜访李淑一的人已围堵在学校的门口……
而这首词,就是之后惊动文坛的《蝶恋花·答李淑一》,其中的“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流传至今。
当时李淑一信中要的是《虞美人》,但主席觉得那首不够好,于是便提笔重新写了这首《恋蝶花》。
在信里,毛主席不只表达了对李淑一的敬重和关怀,他还希望李淑一在去悼念杨开慧、柳直荀时,能够带上本人的问候!
而遭到毛主席的回信的李淑一非常激动,她在看完信中的内容后,深切感遭到了主席对开慧、对本人往日的革命战友深深地不舍与敬意。
之后李淑一选择回家一阵子,她带着主席的回信,拉着杨开慧的哥嫂,一起来到杨开慧的墓前探望本人已经的挚友。
当她来到闺蜜的墓前,将毛主席的这首词,郑重地念给了闺蜜听,最初她趴在杨开慧的墓碑前,用手悄悄抚摸并低声说道:
“开慧,你这辈子没有爱错人!”
这就是李淑一对主席的第一次请求,她在办完这件事后回到学校,给毛主席回复了一封信,告知她已经去看过开慧,随后继续开始了她的教书育人之路。
李淑一并没有因为认识毛主席,而感觉高人一等,恰恰相反,她用最平凡的人生,献出了本人对新中国的热爱!
就当李淑一以为事情结束之时,1959年,毛主席又亲身拜访了李淑一,由此可见,在主席的心里是十分敬重李淑一的。
1959年6月27日,毛主席来到韶山,在蓉园接见了引见说:
“她就是李淑一,开慧的好朋友。”
随后两人一起聊了很久,回忆起往事,从青年学生时代与开慧的相识相知谈到攻克万难革命成功在谈到如今的教学问题,在聊天结束后,毛主席与李淑一共同合影留念,并留邀请她一起吃了饭,饭后还一起看了湘戏。
观戏结束后,毛主席才与李淑一握手告别!
而这一次见面的场景,在李淑一心里久久不能忘怀,同时也为下一次请求毛主席埋下了伏笔!
第二个请求:求国庆盛典观礼
在1959年和主席的那次会面之后,李淑一晓得主席事务繁忙,便没再有所叨扰,和主席没有了书信的往来,直到1959年的9月22日,李淑一突然再次提笔,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
算起来,这是李淑一建国后对主席提的第二个请求了。第一个请求是为闺中好友求词,这第二个请求又所为何事呢?
1959年作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将在首都北京举行国庆庆典。那时北京的街头角落每一处都弥漫着欢度节日的热烈氛围。李淑一看到如此的太平盛世,看到在主席的带领下新中国在十年间日新月异的变化,看到越来越多的幸福的笑容弥漫在人们的脸上,她发自内心的开心。
与此同时,她想到了本人的好友杨开慧,想到了本人的丈夫柳直荀,还有千千万万为了革命牺
于是她拿起了笔给毛主席写信,提了第2个要求:我想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在国庆那一天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看国庆庆典盛礼。
然而这一次,毛主席没有直接答应她的请求,主席的回信这样写道
“观礼及上天安门可能不行,待问一下情况看看。如无回信,即是不行了……”
毛主席信中没有直接答应李淑一的请求,而是说“待问一下情况看看”,意思很明确。毛主席不断都是个公私分明的人,在这件事上,他把决定权交给了下属,坚守本人的准绳——“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
在毛主席眼里,人民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是凌驾于个人之上的。即便是毛主席的亲戚,也不能搞任何特殊。面对亲友们的书信要求,毛主席则是言简意赅地回复:“不要来京,不要给政府添麻烦。”不管是直系亲属,还是远房表亲,甚至连本人的子女,都不曾安排工作。
而这一次,面对李淑一的请求,主席同样是没有松口,他把这个问题交给有关部门去讨论决定,而且向有关部门表示了依照相关标准去决定这件事,不用顾虑到李淑一和主席的关系。这件事主席的对待态度很明确,让有关部门去调查李淑一的条件符不符合。
而当相关部门了解到李淑一的情况以后,给到李淑一的结果是令人欣慰的。有关部门在核准了李淑一的种种条件后,同意了她的请求。
核准的理由之一:她是烈士柳直荀的夫人,柳直荀作为革命先驱,曾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为推动湖南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为伟大的革命事业而献身。
核准的理由之二:她是潇湘奇女子的代表,她在三尺讲台度春秋几十年, 四季耕耘育桃李满天下。
这两个条件足够让李淑一站上天安门观礼台了。得知能够观礼的李淑一激动得不能自已,一时热泪盈眶。
03为革命事业舍小家为大家
烈士柳直荀,他比李淑一大三岁,柳直荀从下在在学者父亲的熏陶下,遭到良好的教育,很早就结识了毛泽东和其岳父杨昌济,以及革命先驱何叔衡等。柳直荀同李淑一结婚后,先是同父亲一样从事教育事业,亲身创办了协均中学(今长沙三中),同时进行革命活动。
大革命衰亡后,不只促进了工人运动的高涨,也推动了农民运动的开展。此时的柳直荀也接到党安排的任务,到湘潭等地带领开展农民运动。1927年7月,他经武汉到南昌,加入贺龙的部队,接着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结束后,他又投身到全国多地的地下斗争中。
柳直荀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革命表现十分出色,但也付出了很大的牺牲。他自同李淑一结婚后,便聚少离多。现实上,他们夫妻只在一起共同生活了不足三年时间,便再没有团聚过。
李淑一后又因柳直荀寄出的家书在中途被拦截而被捕入狱,柳直荀为此懊悔万分。在亲朋好友的解救下,出狱后为了李淑一的安全,使其离开长沙,柳直荀也为了革命事业而四处奔走,没想到自此之后,变成了永诀。
04天不遂人愿
李淑一怎能不知作为革命一份子,随时要面临危险,但即便这样,她一直相信柳直荀还活着,只是因为参与革命的缘由怕再次牵连到家里而不愿联系而已。直到1933年,李淑一开始听到一些传言,说柳直荀已经牺牲。但她从报纸刊物等等都没有找到任何文字材料关于柳直荀的消息,因而她对传言选择了不愿相信。
但是从那之后,依然等不到柳直荀来信的李淑一再也做不到像以前一样安然的继续的等待,她开始焦虑和恐惧,怕再也见不到柳直荀,甚至控住不住的在脑海中浮现丈夫被捕入狱等画面。以至于在1933年7月26日那天夜里,她做了一个噩梦,梦中的经过了严刑拷打和逼问的柳直荀衣衫破烂,并对李淑一说照顾好本人和孩子,李淑一忽的从梦中惊醒,痛哭失声,遂流着泪写下了后来寄个毛主席第一封信中的《菩萨蛮·惊梦》。
其实,在李淑一的心里,自听到柳直荀已经牺牲地传言起,她便已明了,怕是直荀已是凶多吉少,然而在没有得到正式通知的情况下,李淑一还是对柳直荀可能还在为革命事业而努力抱有着希冀。
那么她就等,她一边教书,为革命培养人才,一边辛辛苦苦拉扯一双儿女长大。她想,将来某一天,再见到爱人时,丈夫会为本人的儿女健康长大而欣慰的。然而,这只是她的一厢情愿,现实上,柳直荀早在1932年就已经为革命而悲壮地牺牲了。
李淑一等待丈夫归来,不断等了20多年,直到建国后,她才确切得知,丈夫已不在人世。但她却不晓得丈夫究竟是如何牺牲的。多年来,她不断在寻找丈夫牺牲的真相,为此她又等了30年……
后来李淑一只是在《毛主席诗词》的正文中得知,柳直荀是在1932年的洪湖战役中牺牲的。但他们夫妻是在1927年便分开了,自此天各一方,再无相见。因而,从那时开始,26岁的李淑一已经独身,直到去世,为爱坚守了整整70年!这不只是对爱情的一种坚守,更是对革命的一种坚守!
1959年国庆那天,当李淑一看到毛主席走上观礼台,她激动不已,她看到了毛主席向观众、向我们的战士们挥手,当听到了战士们掷地有声的口号,她激动得湿了双眼。
这盛世太平,是多少革命先驱用血和生命换来的,这一路的崎岖与坎坷,李淑一晓得,所有的中国人民都晓得。此时的李淑一又是侥幸的,这盛世太平终究是等到了,开慧与直荀的牺牲,值得!
那之后,李淑一的全部心愿都已了了,她的晚年生活过得很好,儿孙满堂。
1976年9月9日,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与世长辞,全国人民都悲痛不已。我们在毛主席的带领下我们成立了一个新中国,建立了一个先进的党,这其中汇聚了无数的革命精神,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国人勿忘国耻,自强不息。
在毛主席去世21年后,97岁高龄的李淑一也离开了人间。
带着对丈夫、对闺蜜的思念,过好了这辈子。
李淑一女士前后共得到了毛主席的4封回信。这4封信,前3封见证了毛泽东与杨开慧、李淑一与柳直荀的爱情、李淑一与杨开慧的闺蜜情。而最初一封信,则让我们读懂了毛泽东是如何处理工作和私人交情的。如今与这些信有关的这些人,都已逐个离我们而去,但在革命年代在交错的情与义却值得我们牢记。
以此文留念投身伟大革命事业的先驱们!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