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篇——————无功不受禄
【原文】《孟子·公孙丑下》 陈臻问曰:“前日於齐,王馈兼金一百而不受,於宋,馈七十镒而受,於薛,馈五十镒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於此矣。”孟子曰:“皆是也。当在宋也,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赆,辞曰‘馈赆’,予何为不受?当在薛也,予有戒心,辞曰‘闻戒’,故为兵馈之,予何为不受?若於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我在齐时无事,於义未有所处也。义无所处而馈之,是以货财取我,欲使我怀惠也。安有君子而可以货财见取之乎?是其礼当其可也。)
【故事】
百镒(古者以一镒为一金,镒是为二十四两)价格双倍于普通黄金的好金子,孟子坚辞不受。孟子一行到了宋国以后,宋国王偃送给孟子七十镒普通黄金,孟子却欣然接受了。后来,孟子一行又到了薛城,薛城的孟尝君又送给孟子五十以黄金,孟子也照样笑纳了。
这时,孟子的学生陈臻有些弄不明白,不解地问孟子,说:“齐王送你一百锭好金子你不要,宋王和薛君送你的金子价格比齐王宋王送的低,数量比齐王送的少你却接受了,这是为什么?”
孟子回答说:“这有什么不明白的,凡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当受则受,当辞则辞吗!”
陈臻又问:“愿听先生指教,其中当受与当辞的缘由。”
孟子说:“在齐国时,我们享受着大夫的俸禄,出游并不缺少盘缠,齐威王再送我们一百黄金,就没有理由要接受。既然没有理由却要送我一些钱,这等于是用金钱来收买我。哪里有君子是可以用钱来收买的呢?到宋国时,宋偃王晓得我们要远行,就说:‘送上点盘费,好路上用。’对远行的人一定要送些盘费,我为什么不接受?在薛城的时候,我听说有人在路上要预备害我们,需要做些戒备。因而当薛君说:‘听说您需要做些戒备,送点钱给您买些兵器吧。’我怎样能不接受呢?”
【简析】“君子爱财,应取之有道”。在金钱面前,如果有权者不管“当”与“不当”,都收入私囊,就会变成贪官,为商者不管“当”与“不当”,唯利是图,就会成为奸商……当受则受,当辞则辞,取之有道,齐身为要。真乃立身处世警世之言,君子不可不当心啊!
上一篇:感悟经典点滴分享天天见(177)《孟子·公孙丑下第三章》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