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防风氏身高三丈,大禹治水时功劳卓著,可惜被冤枉杀掉了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湖州名俗之三•祭防风

古防风国是尧舜禹时代的一个部落,在今湖州德清一带,防风氏是这个部落的首领。

防风族

防风族生活地方是一片汪洋和沼泽地,所以他们的后代也顺理成章的姓“汪”,防风族就是今天汪姓的祖先。

防风是一个巨人族,他们身高三丈,体格健硕,在大禹治水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这个首领防风氏,活干得最多。有一次,他肩挑的一担泥掉在地上,就构成了三座山。

共工撞断天河柱子不周山,神州一片汪洋,防风身材高大,用双手取得天上泥灰,填垫坑洼,泥灰化成大山,把洪水挤进大海。因其神勇可嘉,邻近诸邦国俱奉为酋长。

共工撞断不周山

防风氏协助大禹制定中国第一部法律《夏律》,教人民种植庄稼,是水稻栽培的始祖神。

防风氏不仅身高力大,还是个美食家,他发明了“防风茶”,把豆子放在茶里煮,这种茶有消毒、防止风湿等的功效。

虽然民间传说很多,但在典籍中没有关于防风氏功绩的记载,他唯逐个次被提名却是个倒霉的配角。当时大禹治水成功,已经得到了舜禅让的王位。禹继位后,为了巩固政权,就派人把四周的小部落所有的铜器都收集到一起,铸造了九个大鼎,把这九个大鼎分给九个州。

禹铸九鼎

大禹当时很受尊重,所四处都会有百姓夹道欢迎。但还是有些南方的部落首领对他并不臣服,于是,大禹决定采取强硬措施树立本人的威信,他在会稽(今绍兴)召集各部落开会,有个部落首领迟到了,大禹就当场把他杀掉,而这个被“杀鸡骇猴”的首领就是防风氏。从此以后,没有人不服从大禹的。

事情背后并不那么简单。禹召集部落开会是商议一起攻打三苗部落,但防风氏不赞同。而开会迟到是因为遇上苕溪发大水,耽搁了行程。现实上,伟大的禹并不会因为迟到杀他,而是防风氏不明事理,在讨论攻打三苗的问题上与禹意见不合,于是禹恼羞成怒,以迟到名义治他死罪。

防风氏被杀

这次会议进一步奠定了禹的领导地位,其它部落一看那么高大威猛的防风氏都被杀,也就没人敢站出来反抗了。

防风氏被杀的法场就在今绍兴柯桥区的型塘村,听说吴国夫差攻打越国勾践,当时的吴军在会稽一带挖战壕时,挖到了一个巨型的头骨。吴军将领伍子胥不知是凶是吉,特意去请教孔子,孔子告诉他,会稽就是当年大禹开会杀死防风氏的地方,而这个巨大的头骨就是巨人族首领防风氏的遗骨。这也是人类有记载的第一次考古行为。

巨人族头骨

防风氏被杀后,有许多诸侯为他喊冤,禹不得已派人调查。了解到防风氏确实是因为洪水延误了会期,于是,大禹给防风氏平反,并允许立庙祭祀。

魏晋南北朝时期,吴越武康地区建有防风庙,里面的防风氏像都是“龙首牛耳,连眉一目,足长三丈”的容貌

防风氏

吴越国王钱镠封防风氏为灵德王,并于宝正六年(931)重建“风山灵德王庙”,并立《风山灵德王庙记》碑石一方。

有关祭祀防风氏的活动,古文献多有记载。梁任昉的《述异记》中就记有“其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披发而舞。”清道光《武康县志》引吴康侯《封山记》云“洪武四年,敕封防风氏神,至今仲秋二十五日,都人士刲羊醴酒,有司俎豆祀之,岁一举焉。”可见,德清三合乡秋祭防风的习俗自古有之。

秋祭防风

德清的秋祭防风,至今已一千七百多年历史了。其主旨不外乎致祭祀防风氏,颂扬先祖功德。娱神乐众,祈祷天下太平、田蚕茂盛之属。

历代官民都十分注重秋祭防风活动,于每年农历八月廿五日前后各一天,举行盛大庙会。庙会是在六房社(即呼眚社、轿社、袍社、掌扇社、拜香社、顺风社)的领导下,有组织地进行。六房社的次要任务一为统令下设各社,保证秋祭及庙会的顺利进行;二为担任筹措资金;三是担任处理庙会期间发生的各类纠纷及有关问题。

秋祭防风

秋祭典礼十分盛大,肃穆庄严,先由官祭,经过“埋眚”“起眚”“致祭”等典礼后,出殿巡行。各社各就各位,旌旗招展,集合于庙会广场。老龙在前,青龙在后,台阁、高跷、马灯,摆开道子。“四弟相公”前有硬牌执事,钢叉开道,鸣锣放统。巡行至桂花厅,则用当地土产的熏豆茶“坐茶”“供茶”,有的地方还要搭浮桥而过。并连演三台社戏,乡民也在这几天走村串户,做客人,整个庙会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防风古国遗址

湖州德清的防风传说,被誉为继中原神话、云南岩画、纳西族祭天古歌等我国远古神话类作品的又一珍贵发现。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陈少非作品/《湖州名片》连载之四十九,待续。】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