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时期,我的梦想是当大侠,做一名江湖儿女,快意恩仇。甚至带着我的小表弟自创了一套自认为很厉害的武功,还在一个小本子上记录了各种招式,当武林秘籍一样珍藏起来。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大概是受了金庸武侠小说的影响。
我清楚的记得,在某一个睡不着的晚上,从阁楼的一个旧箱子里,翻出了一本我妈妈不晓得从哪里弄来的《射雕英雄传》。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每天吃完晚饭,匆匆写完作业后,就躲在被子里偷偷看小说。每次都会被书中的世界所吸引,刀光剑影、儿女情长,都给了我无限的想象,甚至幻想会有一个绝世高手从天而降,非要把一身本领教授于我,以至于我现在看到任何一部小说改编的影视剧,都看不下去,我觉得不管怎样,都拍不出我心目中的江湖容貌。
金庸的小说是引领我进入书中世界的魔法钥匙。课外书看得多,对我最直接的影响便是,上学时从来不用担心作文会落分。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是更懂得了这个世界,不会再有年少时的偏激,对观点不一致的人和事会保持着“我不认同你,但我尊重你”的态度。后来在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中,看到她对本人孩子培养阅读习惯的做法,便是给孩子看金庸。我才发现小时候的本人,竟然机缘巧合的给本人打开了一扇正确的“阅读”的大门。
关于孩子与书的故事,我想中川李枝子是很有发言权的,她是日本家喻户晓的童书作者,创作的童话书《不不园》就连宫崎骏都说:“我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超越《不不园》的作品,因而放弃了成为儿童文学作家的梦想。”中川李枝子曾在保育园工作了17年,深知绘本对孩子的重要性,她结合本人多年保育员的工作经验、阅读与创作经历著作了一本书,叫做《当孩子遇见书》,分享本人对于儿童绘本、读书、育儿的理解。
中川李枝子深信书籍可以带给孩子们对人生的希望与自信。我们可以跟着作者在《当孩子遇见书》一书中看看,绘本对孩子、对父母来说意味着什么,父母给孩子读绘本时又有哪些需要留意的。
首先,绘本对孩子来说是什么呢?
虽然我们带孩子看书,都不会抱着功利心,非要他从中学会什么东西,但无形中肯定是会带给孩子一点什么的。
1、身临其境的快乐。
对于幼儿来说,能用本人脚走到的,或是能直接看到、听到、触摸到的范围都相当无限,但心灵却可以伸展到任何地方。只需有想象力,就能在天空飞翔,能潜入大海,能变身公主或者超级英雄,甚至是一只老虎。
书,便是想象力最好的入口。还未看过大海的孩子,如果反复阅读《提姆和英勇的船长》,一样能呼吸到海潮的气味,设身处地的感受海员生活的快乐与艰苦;没有坐过火车的孩子,可能已经在《逃跑的小火车》里坐过无数次了;即便没有干过农活,也能从《拔萝卜》中感遭到最初完全把本人放了进去,
总之,只需孩子有兴致,一点东西便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他们就可以创造出异乎寻常的幻想世界,然后轻松的进入幻想,在那里尽情享受。
2、想象的快乐。
爱因斯坦已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无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太空飞船早已登月的今天,我们都晓得月亮上黑乎乎,没有嫦娥,也没有月兔,更没有砍桂花树的吴刚。可孩子依然相信月亮上住着一位孤单的仙女,整天只要一只小白兔陪着她。我也依然会在中秋节的时候,带着孩子坐在外面,边吃月饼,边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西游记》,我孩子也不断认为唐僧师徒四人是真实的存在。如果我理性的告诉他,这些都是人们杜撰出来的,没有嫦娥,也没有孙悟空,那小孩子看绘本,看书的意义何在呢?
大人理解不了的想象世界,对孩子来说是巨大的宝藏,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护孩子的想象力,不要去破坏他。只需孩子情愿,便能把世界变成任何样子,想象力可以决定一切。
3、一本书里的一百种快乐。
孩子的快乐很简单,即便一本绘本翻来覆去的看,也总能找到新的笑点和惊喜。
很多家长会觉得绘本太贵,每次买回来十几分钟就翻完了,好不划算。其实不然,你看到的只是当时这十几分钟,但是,同一本书,以后会有很多个十几分钟。就我本人经验而言,我们家的每本绘本,都被我小孩翻看了不止20遍,总是能看到他边翻书边哈哈大笑的背影。我奇怪的问他,这你不是看过了吗?怎样还能笑的这么夸张。他说,妈妈,你不懂,真的好好笑。
对于孩子来说,快乐可能是看到《大卫不可以》里的大卫洗完澡忘记穿衣服,光屁股去上学;可能是看到《我爱幼儿园》里哭的稀里哗啦的小朋友,从而想起本人第一天上学的情景;可能是看到《世界上最好的爸爸》里的小熊和爸爸误找到臭鼬的洞穴,被臭到的场景……
这么简单又直接的快乐,大概也只要在孩童时期才能拥有吧,那就不断快乐下去吧。
4、内心强大的范本。
首先,我们思考一下“强大的内心”到底是什么。对大人来说,这很容易回答,但对于小朋友来说,这只是个模糊不清的概念。
这时,我脑海里浮现出了一本绘本的主人公——《一只蓝眼睛的猫》,这正是我认为能让小孩体会到“内心强大”的范本。一只蓝眼睛的小猫,因为不想饿肚子,于是出发去寻找老鼠国。虽然在路上饿的只能吃小苍蝇,但他依然满足的说:“一只苍蝇,也比什么都没有要好”;遇到易怒又邪恶还饿着肚子的黄眼睛猫,蓝眼睛小猫仍然充满活力的卷起尾巴。蓝眼睛的小猫不管遇到什么倒霉事,都会说着“这点事,算什么呀”,从不示弱,小猫的内心是多么强大啊。
幽默、正义感、爱、希望、信心、自信等等,这些不就是强大的内心吗?日常生活中,这些可能并不显眼,但只需遇上困难,强大的内心就会展示出来。
孩子的内心并不会因为父母不断用言语煽动就会强大起来,但绘本可以,可以让孩子用本人本身的力量去踏实锻炼,由此逐步强大。
读绘本可以丰富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对这个世界宛如身临其境,还会强大孩子的内心,那对于父母来说,绘本又意味着什么呢?
宝贵的附加值
作者在保育园工作的时候,会在午睡前给孩子们读一册绘本,孩子们给这段时间命名为“书的时间”。作者认为每次在“书的时间”的时候,是本人一天之中心情最安定、情绪最稳定的宝贵时辰,一边读着绘本,一边看着每个孩子,便会为刚刚还在生他们的气、批评他们而惭愧,反省着要温柔的对待他们以做补偿。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从我小孩一岁开始,我便每天晚上睡觉前都给他读书。最开始是简单的《噗噗噗》,然后是各种经典绘本、百科类全书等等,再到现在的短篇小说、童话。每天的睡前故事时间是我一天之中独一能心平气和地面对调皮儿子的时辰。一双充满猎奇和求知欲的眼睛,会让你忘了白天那个爬高上低调皮的他;忘了因为不认真写作业而挨骂的他;也会忘了想买玩具无理取闹的他。此刻,他只是那个你当初只需求他健康成长的小天使。
另外,孩子对绘本表现出的欢喜、感动、不安、恐惧等表情,也是用来了解他们未曾被观察到的某一面,或是感受孩子成长的重要机会。
父母和孩子一起看绘本的时辰,是一起愉快地享受,并且通过绘本再度发现本人孩子的时辰,并且提示你,教育孩子要勿忘初心,要温柔以待,这就是非常宝贵的附加值。
不过,在育儿指南众多、各种消息混杂的当今社会,妈妈们一定对绘本的选取方法、给予方法都充满了疑惑,总会觉得本人做的不够多,做的不太对。其实完全不必焦虑,我们来看看作者会给读者怎样的关于给孩子选绘本,和进行亲子阅读的建议。
一、相信本人的母性直觉
给孩子绘本的方式大概各家有各样,而中川李枝子一般会给本人小孩选择有故事的、导向性正确的绘本,并不会在意“适合2岁”、“适合6岁”的限制。
说到底,绘本是为了谁而存在呢?其实是为了眼前的这个孩子而存在的。因而,只需在孩子最开心的形态下给他就可以了,至于作家是怎样想的、希望什么,都与孩子无关。妈妈只需要凭仗着天性而感知孩子的需求,只需亲子之间心与心的交流能得到充分满足,孩子与绘本的结缘也一定会顺利展开。
二、随意的阅读
读书的快乐来自精神的自在,被强制或被人横加干涉都不会得到快乐。
我听过很多妈妈讨论自家孩子多么多么不爱看书,细听之下才发现,这些妈妈们无一例外,都是把读绘本当成一件具有功利心的事情来完成。她们将绘本认定为无益幼儿教育的东西,努力地贯穿“忍”字方针,认为读绘本的时候,必须一字一句正确地念给孩子听,就算孩子吵吵闹闹,也绝对要语调平稳的读完。还有的妈妈则是,读绘本的时候,要求孩子做的端端正正,认认真真地听她读完,要是不认真,就给孩子贴上“不爱看书”的标签。
其实不必想得这么严重,更随意一些比较好。如果妈妈们在给孩子读绘本时参杂了过多的道德教育、人格教育,一心只期待效果或感动,那么绘本本身的快乐和风趣就会变弱。说不定,在孩子心里什么也没留下。
三、反复反复的阅读
作者在保育园给孩子们第一次读《蓝眼睛的猫》时,没有一个孩子笑,全程神情严肃,第二次读时,基本上也是全无表情,从第三次开始慢慢有了变化,不知从何时起,小猫的一举一动都会让孩子们哈哈大笑,爬山、下山时,孩子们的身体都会动起来,这册绘本就这样得到了孩子的喜爱。
我家里正好也有这样一本绘本——《我爱幼儿园》,这本书在我孩子刚上幼儿园时,给了他莫大的决心。每次有不想去幼儿园的念头时,看看绘本里小主人公莱昂,便又有了一点勇气去那个对他来说还是陌生的地方。以至于到后来,再看这册绘本时,还能“嘲笑”一下莱昂,竟然上学还哭。
反复的读一本绘本,每次从不一样的感受中学会英勇、坚强、乐观和自决心,大概这就是绘本的力量。
作者中川李枝子在《当孩子遇见书》中,用本人17年的保育员工作经验、阅读与创作经历,分享了本人对于儿童绘本、读书和育儿的理解,让我们体会到绘本的神奇之处。绘本不只可以给孩子带来丰富的想象力,还可以让孩子内心变强大。同时,也告诫父母需要常常反省本人与孩子、绘本之间的关系,绘本不止可以协助孩子,一样可以协助父母,提示父母不要忘记如何爱孩子。
就像作者在最初写的: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存在,如果没有了孩子,地球就终结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