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长大后想当一名掏粪工人。”
这是3度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榜首,中国“童话大王”郑渊洁儿时的“理想”。
也因为这个特立独行的“理想”,让他走上了40年的写作之路。
“童话大王”郑渊洁
01
1955年,郑渊洁出生在河北一个军官家庭。
他曾就读于北京马甸小学。二年级时,老师出了一篇命题为《我长大了干什么》的作文。当时老师是想导向学生们写长大了要当科学家、文学家、人民教师等远大理想,只要郑渊洁写“长大后我想当一名掏粪工人”。
儿时郑渊洁
郑渊洁回忆说:“当时我想,我就要跟你们不一样,我找到一个最极端的例子,所以就写我要当淘粪工人。”
让他不测的是,这篇作文被语文老师推荐到校刊上刊登了。
从那天开始,他就产生一个错觉——这个世界上我是写文章写得最好的人,谁也写不过我。
但两年后,郑渊洁被退学了。
退学的缘由,恰巧也是因为一篇作文。
从此,他的最高学历便停留在小学四年级。
正所谓,成也写作,败也写作。
他这辈子和写作,注定是有一段不解之缘。
当时,老师出了一篇《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的作文题目。从小脑回路清奇的郑渊洁,把题目改为《早起的虫子被鸟吃》。
这回儿,这位老师并不同于二年级的语文老师那样,欣赏他奇思妙想的“创意”,而是认为他故意找茬,挑战他作为老师的权威。这位老师就罚他在课室的一角,念一百遍“郑渊洁是这个世界上最没出息的人”。
当念到七八十遍的时候,郑渊洁的小眼睛,偷偷瞄了一眼本人暗恋已久的女生,心想“我不能这么窝囊”。于是,为了抗卫本人最初的尊严,他从裤兜里摸出一根拉炮,两只小手颤颤巍巍地抓紧拉炮两端的绳索,再次抬眼看了看心仪的女生。他决定豁出去了,咬咬牙用力一拉。
“轰”的一声,两头的爆竹爆炸了。
随着教室里此起彼伏的惊叫声,郑渊洁心里咯噔了一下,他晓得本人闯下了大祸。
拉炮事件之后,他被学校开除了。
1966年,只念到小学四年级的郑渊洁,停学在家,由父亲亲身教学。从此,再没有到学校上过学。
02
服兵役时期的郑渊洁
1970年,郑渊洁服兵役,在空军航空兵维修战机。
退役后,在北京大华无线电仪器厂当工人,担任看管工厂的水泵。
耿直青春年华的郑渊洁,交了一个女朋友。但当时恰逢恢复高考,女方父母均为教授,对于未来女婿工人的身份不满意。于是提出一个要求,要他必须考入大学。否则不能继续与他们的女儿交往。
对于小学肄业的郑渊洁,超过两位数的加减算术都算不清,让他参加高考,几乎难如登天。
最终,两人分手收场。
那段时间,他整整瘦了10多斤。伤心欲绝的他心里暗戳戳做了一个决定:“我要一定要做一件事,我不上大学,也能让他父母后悔,要让他们打开电视看到的就是我。”
他想起了小学二年级时,让他获得人生第一次荣誉的那篇作文。他认为本人在写作方面是有天赋的。
1977年,郑渊洁开始文学创作。
为了找到和本人婚配度高的文学体裁,他列了一张清单。从写诗歌开始,他尝试投稿,没想到第一篇诗歌竟然发表了,让他欣喜若狂,还拿到10块钱稿费,这笔稿费是他当时工资的四分之一。
之后,他陆续发表了近百首诗,混迹在诗人的圈子里。然而,在他和其他诗人聊天时,他觉得这些诗人打个嗝儿都是一首很好的诗,都是他一辈子写不出的东西。
他想起本人喜欢的一句名言: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
人活的这一辈子,实际上是运营本人的过程,一定要拿本人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去较量。
他在清单上划掉诗歌这一栏,开始逐一尝试小说、报告文学、科幻、戏剧等文体,一直没让他在文坛上泛起任何的涟漪。他拿起被画满红线的清单,叹了一口气,喃喃自语道:“就剩最初这两个了,如果童话再写不成,背水一战的就是相声了。”
当他下笔写童话故事那一刻,好像获得了缪斯女神的奖赏。
1979年,郑渊洁的第一篇童话故事《黑黑在诚实岛》刊登在《儿童文学》杂志上,从此开始了他漫长的创作道路。
黑黑在诚实岛
之后几年,他陆续创造出皮皮鲁、鲁西西、舒克和贝塔、大灰狼罗克等经典童话人物抽象,奠定了他在中国童话文学界的殿堂级地位,人称中国“童话大王”。
舒克和贝塔
自从写童话故事以后,郑渊洁的写作灵感源源不绝,从此笔耕不辍数十年。郑渊洁称,即便是到了今天,写了40年的童话,他从来没有感到灵感干涸。
写作,是他的命;童话,是他的命中注定!
03
80年代初的某一天,一个和郑渊洁熟悉的编辑朋友,向他透露了一个信息。编辑说,我们的刊物因为刊登了你的作品后,发行量添加了10万本。
从小脑回路异于常人的郑渊洁扭头一揣摩,既然是因为我的作品添加了报社的发行量,那我的稿费就为什么和报刊上别的作者的稿费一样多呢。
翌日,他自信满满地去了报社,和主编提议,将本人千字3块钱的稿费,涨到千字3块1毛钱。
可是主编拒绝了,并提出质疑:“你怎样证明,是你的作品导致发行量上升?”
郑渊洁登时愣住了,他确实是无法证明。
爱胡思乱想的郑渊洁,一边走一边嘀咕着:“那怎样才能证明杂志发行量特别大以后,就是我郑渊洁一个人的功劳呢?”
突然,他一拍脑袋瓜,一个想法就冒出来了:“我一个人办一本杂志,这本杂志没有其他作者的一个字儿,不就能证明了。”
然而,在当时办杂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更何况是只要一个作者写的杂志。
问了十几家杂志社后,都得到同一个答复:你写童话写多了。
郑渊洁被质疑把童话世界发生的事,带到现实生活中了。
作家白冰曾评价郑渊洁:“他是一个儿童天性十足的大孩子,他的思想天马行空,有很多奇思妙想,你跟他谈话时感觉你是生活在一种童话气氛中。”
正是因为郑渊洁保留儿童的天性,爱天马行空的个性,他把别人眼中的“童话”变成现实。
1984年年末,郑渊洁回到山西的家过春节。正因为这趟回家,郑渊洁抓住了一个机遇,真的让他成功办成了只要他一个人写作的杂志,这本杂志以他的“童话大王”的称号命名。
从此,郑渊洁坚持每天4点半起床,日更6000字,独自一人完成一本月刊。
1985年,《童话大王》正式在市面上发行。
《童话大王》 1985年 创刊号
出人意料的是,杂志一经推出,广受读者关注。
1988年,《童话大王》月刊销量突破100万册。
迄今为止,《童话大王》销量突破2亿册。
《童话大王》30多年发行的总页数加起来,足以围绕地球一圈。
郑渊洁在2009年、2012年、2017年,三度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榜首。
2013年,英国首相梅伦访华时,单独会见郑渊洁,和他探讨儿童读物。
不予置否,郑渊洁的人生犹如“童话”般奇妙逆袭。
这个从小被老师、被女友父母认为“没出息”的男孩,如今,拥有着令人生羡的财富和崇高的荣誉。
04
即便是成名后,郑渊洁不改以往特立独行的作风。
为了寻找写作灵感,开车到北京最堵的北二环“兜风”。
在北京买10套房,用于存放小读者们的来信。
儿子小学毕业后,亲身编400万字的教材,让其在自家“私塾”上学。
郑渊洁与儿子郑亚旗
离退休还有一个月的时候,他自动辞退了职务,宁愿放弃工作将近30年所得的优厚休金。缘由却是“眼红”作家王朔的《北京市城镇失业人员求职证》,因为他觉得这是作家必备证件。
郑渊洁不止作风“独特”,他还是一个风趣幽默带点“逗”的人,没有作家故作清高的个性。
在生活中,这个老“顽童”亦是做出了不少奇葩的行为。
连好友崔永元,都不由调侃他。
著名掌管人 崔永元
崔永元回忆道:“郑渊洁有集罚单的爱好,有一次在整理罚单,他发现没有宣武区的,就骑上摩托直奔宣武找一个红灯闯了过去。恰巧交警一扭头没看到,他干脆直接骑到交警面前敬了个礼说,对不起,刚才我闯红灯了。交警盯了他半晌,有病吧你,该干嘛干嘛去!”
在常人看似奇葩的举止,其实郑渊洁是倾尽一生,在保住“童心”。
道理易写,童心难做。
然而,郑渊洁做到了。
郑渊洁说,写几十年的童话,有时候他本人都分不清童话和现实了。
有次家人买了十来条活鱼要吃,他忽然觉得其中一条是龙王的女儿。于是,他把这些都鱼放回河里了。
这些“老练”的品性,也许是这位“童话大王”年复年,日复日不断创作新故事的秘诀。
儿童文学作家一定要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保持童心,不只是童话作家。
每个成年人,都该拥有如孩童般的纯洁心灵。
愿我们恢复如孩童般纯粹、天真无邪的笑容。
愿我们在岁月更迁中变得暗淡无光的双眸,重新变得清澈而不掺杂一丝杂质。
愿我们寻找回那颗未经岁月风霜雕琢的童心。
童心不灭,生活即童话。
上一篇:要么懒得理, 要么正面刚:“童话大王”郑渊洁, 到底有多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