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无用之用,时势造人,节选《长短经》111111111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译文】

古人这样说过:“捕获鸟的,只是罗网上的一个网眼,然而只张一个眼的网,是永远捕不到鸟的。鸟所以能够飞得远,次要是靠健羽的力量,然而如果只要健羽而无其他细小毳毛的辅助,是飞不远的。〞以此推论,看似无用的东西,却是有很大作用的。

所以当惠子对庄子说“你的学问都是无用的空话”时,庄子就告诉他:“懂得了无用的道理,才能跟他谈论有用的道理。大地不是不广大辽阔,可是人们占用的,不过是能容下双脚的地方。然而假如把容脚之外的土地都铲削掉,直到黄泉,那人可立足的地方还有用吗?”惠子说:“没用了。”庄子说:“既然这样,那么无用就是有用,这个道理就很明白了。

从前陈平由于智谋出众,而被刘邦疑忌;周勃非常质朴,却被认为忠实遭到信任。在仁义不足以使人们互相信任的时候,聪明人因智慧而被疑忌,朴拙的人却因笨拙而取得了信任。

东汉时,征召隐士樊英、杨厚入朝做官,朝廷待他们俩就如神明一样。可是他们为官后,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李固、朱穆认为这种隐士纯属欺世盗名之辈,对国家一无用途。然而后生晚辈敬慕他们的名声,从而成就了大器,皇帝礼遇他们,从而招搅了众多的人才。

推究起来,无用也就是有用。不懂这个道理的人很容易忽视双足之外的无用之地,看不起无用之物的特殊作用,甚至于嘲笑这一理论是迂腐的空谈,轻视排斥国家的英才,这不是大过分了吗?

【译文】

天下有品德高尚的君子,有品格卑下的小人,也有推崇互相谦让之风的时候。但上述情况,未必出于人的本性,或出于事所当然,都是大的情势形成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文子》上说:“人们富余时才会退让,而不足时便会争斗。谦让就产生了礼义,争斗就会发生暴乱。财富多了愿望就减少,欲求满足了争斗就会停止下来。

《淮南子》上说:“在水里游泳的人不能解救溺水的人,因为他本人的手脚还忙不过来;在火灾中被烧伤的人不能救火,因为他本人的烧伤还疼得厉害。在树林子中没有卖木柴的,在湖上没有卖鱼的,因为这些东西很充足。所以太平盛世,道德卑下的小人也会奉公守法,财利不能引诱他。但在世道混乱的时候,品格高尚的君子也会干坏事,刑罚也不能禁止他。

所以《庄子》说:“在尧、舜的时代,天下没有不得志的人,并不是因为那时的人都聪明。在桀、纣的时代,天下没有显达的人,并不是因为人都愚笨了。这都是时代情势形成的。

《新语》说:“靠近河边的土地总是湿润的,靠近山边的树木总是长得很高,那是同类互相影响的缘由。长江、黄河、淮河、济水四条大河都是向东流入大海的,所以众多的小河也没有向西流的,这是小河仿效大河,水少的跟随水多的缘由。”

因而可知,世上的君子,未必本质上就是君子。世上的小人,未必本质上就是小人。世上的礼让,也未必出于真心的礼让。对于时势对人的影响,不能不认真加以调查探究。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