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跟着公众号学史记」夏本纪(2)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夏本纪(2)

禹为人敏给( jǐ )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chēng)以出;亹亹穆穆(wěi wěi mù mù),为纲为纪。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rén tú )以傅(fū )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於沟淢(yù)。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qiāo),山行乘檋(jú)。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bēi)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diào)有馀(yú)相给( jǐ ),以均诸侯。禹乃行相(xiàng)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01

正文

1、敏给:敏捷。“给”与“敏”同义。

2、克勤:能吃苦。克,能。勤,勤苦,劳苦。

3、律:音律。

4、度:尺度。

5、称以出:《大戴礼记•五帝德》作“称以上土”,王聘珍《解诂》:“称以上土者,称其声与身,而正音乐、尺度之事也。”(上,正。土,事。)译文参照王说。

6、亹(wěi,伟)亹:勤勉不倦的样子。

7、穆穆:严肃严肃的样子。

8、百姓:即百guān。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通称,因为当时只要贵族才有姓,而平民没有姓。

9、兴:发动。

10、人徒:指被罚服劳役的人。

11、傅:《尚书》作“敷”,是分的意思,指分治九州土地。一说:傅,即“付”,指付出功役。

12、表木:立木作表记。表,表记。

13、定:指测定。

14、伤:悲伤。

15、劳身:劳累本人,即不怕劳累的意思。 焦思:苦苦思索。焦,焦急,焦躁。

16、薄:少,使少,即节俭的意思。

17、致:送达,表达。

18、卑:使低矮,这里有简陋之意。

19、沟淢:田间沟渠。古代渠道深广四尺叫沟,深广八尺叫淢。这里泛指河道。

20、橇:古代在泥路上行走的一种交通工具。《集解》引孟康曰:“橇形如箕,擿(tì,剔)行泥上。”

21、檋(jú,局):古代一种登山鞋,把长半寸的铁钉安在鞋底上,以防止上山时滑倒。《正义》按:“上山,前齿短,后齿长;下山,前齿上,后齿短也。”

22、准:取平的工具。绳:取直的工具。

23、规:划圆的工具。矩:划方的工具。这里“规矩”指测量高低远近的工具。

24、四时:可能是指测四时定方向的仪器。(参用《会注考证》引张文虎说)

25、开九州:开发九州的土地。九州,即冀、兖、青、徐、豫、荆、扬、雍、梁。又《大戴礼记•五帝德》此句作“巡九州”,王聘珍《解诂》以为“州”为“川”字之误。

26、通九道:疏通九条河道。九道,即指弱、黑、河、漾、江、沇(yǎn,眼)、淮、渭、洛九条河流的河道。又《正义》以为“九道”为九州的道路。

27、陂(bēi,卑):水边,水岸。这里是筑堤岸的意思。

28、九泽:指雷夏、大野、彭蠡(lǐ,礼)、震泽、云梦、荥播、荷泽、孟豬、豬野九个湖泊。

29、度:测量,勘测,即上文的“表木”。

30、九山:指汧、壶口、砥柱、太行、西倾、熊耳、墦冢、内方、(mín,岷)九座大山。

31、众庶:庶民,平民。

32、卑湿:低湿之地。

33、均:使均衡。

34、相:察看,调查。宜所有以贡:意思是应根据各地所具有的物产来向天子进贡。

35、便利:指交通能否方便。

02

【大意】

禹的为人,办事敏捷而又勤奋,他的品德不违邪道,他仁爱之怀人人可亲,他讲的话诚实可信,发出来的声音自然地好像音律,动作举止自然地可为法度,乃至重要规范原则都可从他身上得出。他勤勉肃敬,可作为人所共遵的纲纪。

禹就和伯益、后稷一起奉帝舜之命,命令诸侯百官征集民夫,展开平治水土工作。随着山势树立标识,确定那些高山大川。禹伤痛父亲鲧治水无功被杀,因而劳身苦思,在外十三年,经过本人家门也不敢进。本人吃穿都很俭朴,但对祖先神明的祭祀却很丰厚尽礼。本人居住的房屋很简陋,但不惜耗巨资于修渠挖沟等水利工程。他赶旱路坐车,走水路坐船,走泥泞的路坐橇,走山路用屐底有齿的檋。经常随身离不开的东西,就是测定平直的水准和绳墨,划定图式的圆规和方矩,四时都带着他们,用以从事于开划九州,辟通九州道路,修筑九州湖泽堤障,计度九州山岳脉络。同时叫伯益发放稻种,教群众在卑湿地方种植。让后稷在群众难于得到食物时发给食物。缺粮少食的地方,便调不足地方粮食来补其不足,务使各诸侯境内丰欠均一。禹又巡视各地所特有的物产以定其贡赋,还视察了各地山川的便利情况。

转自:微国学微信公众号

编辑:焦多谦 刘航羽

责编:高继荣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