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恋爱吗?灭你全族的那种……
《东宫》带玻璃渣的糖,你们吃了吗?
反正匠仓君我是被这部情人节开播、清明节收官的剧虐到窒息了。
磕不动了磕不动了,我只要一个愿望,千万别改结局,请一定让男主孤单终老!
▷ 《东宫》剧照
这部剧的背景设定虽然是架空的,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自创了许多唐朝的衣饰、妆容与风俗。
看看下面被弹幕疯狂吐槽的皇后娘娘的妆容,这如出一辙的小眉毛,妥妥的唐朝仕女妆啊。
▷ 《东宫》剧照
▷ 周昉 《簪花仕女图》(局部)
其实《东宫》的服化道算是挺用心的了,但还是出现了让匠仓君觉得有点出戏的道具。
那就是小枫写信回西凉时所用的“火漆封缄”。
▷ 《东宫》火漆封缄截图
看到这欧洲风格浓郁的印章,是不是想到了BBC的复古剧?
也许很多人都会以为火漆封缄,是中世纪欧洲人的书信习惯。
的确,关于火漆封缄的起源众说纷纭,其中有一种说法就是火漆封缄是由法国人鲁索在1626年左右发明的。
但其实这种用蜡封固书信的方法,早就在中国古代出现过了。
“瓷缶秘香蒙翠箬,蜡封承印湿丹砂。”——宋 张镃 《许深父送日铸茶》“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宋 陆游 《诉衷情·青衫初入九重城》
诗词中出现的“蜡封”,就是火漆封缄另一个愈加通俗易懂的名字。
寄信人在写完信后,会将蜡条放在火上烧化,滴于函件封口或捆缚信纸的绳索上,然后盖上印章,防止有人私拆。
▷ 《大唐荣耀》火漆封缄截图
在火漆封缄之前,还曾出现过竹简封、木牍封与棉纸封等封印书信的方法。
秦汉时的公文、书信大多写在简牍上,如果是竹简就卷起来,用菅、蒲、蔺等草和麻捆扎,糊上泥团,加盖印章,然后放在火上炙烤,使其干硬。
▷ 竹简封设想图
如果是木牍,古人会先将其放入皂色丝帛制成的书囊中,然后覆盖上一块大小类似的木板。
这块木板被称为“检”,功用类似于我们现在使用的信封,用来署名和写地址。
封缄书信时,将书囊与检一同用绳子捆缚打结,在“检”上的凹槽处填上封泥,加盖印章。
▷ 汉 “居延右尉”封泥
▷ 古代封泥
到了魏晋之后,纸张开始盛行,取代了简牍,人们改用棉纸钤印封口,因为印色多为朱砂色,又称作“钤朱”。
▷ 钤朱
细心想想古人这些封印书信的方法,其实保密系数并不高,很难防得了小人。
它更像是来信人落下的专属印迹,让心心念念盼着信来的人儿一眼就认出来。
在这个通讯便捷的快餐时代
动动手指就能发条微信视个频
写信反而成了件复古的事儿
其实无论古今
人们渴望沟通与交流的心不断都没变过
只是从前距离太远见面不易
只能把思念写在信纸上
纸短情长,期盼着见字如面
上一篇:“封缄票”是什么东东?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