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论语易读」12·18季康子患盗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国学汇#

【原文】12.18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译文】

季康子苦于盗寇太多,向孔子求教。孔子回答:“如果不是您贪求太多,就是有奖赏,他们也不会去干偷抢的事啊。”

正文

(1)《朱注》:“言子不贪欲,则虽赏民使之为盗,民亦知耻而不窃。”

(2)《康注》:“《说苑》:‘周天子使毛伯求金于诸侯,《春秋》讥之。故天子好利,则诸侯贪;诸侯贪,则大夫鄙;大夫鄙,则庶人盗。’然则,民志窃盗,正由上之多欲。”

【解读】

此章和上章同义,也是强调“上梁不正下梁歪”的意思。季康子以盗为患,而不反思统治者的多欲和贪婪,是欲“治本”而不欲“治标”也,故孔子讽之。

《周易·说卦传》云:“寇至”,渐卦九三讲“利御寇”等等。《荀子·修身》云“窃货曰盗,强取为寇”,故盗、寇基本同义。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需卦九三:“需于泥,致寇至。”其《小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需卦下乾上坎,而坎为水、为险、为盗,故陈梦雷释此爻曰:“水涯有泥,三将陷于险,有‘需于泥’之象。坎为盗贼,有寇之象。三过刚不中,有‘自我致寇’之象。”(《周易浅述》)那怎样办呢?虽然此盗寇为“自我”所致,但因坎卦尚在九三之外,也不是没有处理问题的办法,此办法即《小象》所言“敬慎”二字也。程颐说:“寇本人致,若能敬慎,量宜而进,则无丧败也。需之时,须而后进也。其义在相时而动,非戒其不得进也,直使敬慎毋失其宜耳。”(《程氏易传》)季康子患盗,孔子告以“子之不欲”才是“治标”之策。季康子如听夫子之言,真的首先做到本人“不欲”,而非立即动用力量去捕捉盗贼,即“敬慎”也,即“须而后进”也。果能如此,则何患乎盗?#阅读海淀#

《论语易解》作者,孙福万教授,1964年生于山东省临清市,现为国家开放大学教授,中国成人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1986年山东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1989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长期从事哲学、教育学及近程教育研究及教学工作,曾在英国、比利时、马来西亚等国的多所大学或机构访问或学习,并在本校担任哲学引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管理学、教育学等课程教学。著有《近程教育哲学导论》、《敝帚集》,《近程教育百词辨析》、《近程教育概论》和学术论文多篇。

孙·教授的《论语易解》是他潜心十年的力作,以《#周易#》精神逐章解读《#论语#》,是一部比较全面而系统的以《易》解《语》,以《语》证《易》的学术性著作。书中提出了诸多新见解和新认识,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书的重点在于对《论语》的解读部分,书中大量汇集引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于研究者来说是一部很好的学术性参考材料。同时,对《周易》和《论语》的爱好者来说,也是一部很好的普及性读物。好,我就说到这,盛大向您推荐孙福万教授的《论语易解》。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