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沧州老俗话——勺叨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原创 :芦家园村史馆

勺叨/吕少军首倡

勺叨,有时也重读为“勺勺叨叨”,沧州话里是一个人因性情不够稳重,或其他特殊缘由得到条理,从而惹人笑话或令人厌恶。比如:“这个人真够勺叨的,整个一个半疯儿。” 再比如:“二子成天勺勺叨叨的,说话着三不着两,没几句有用!”

吕少军:勺叨,说过吗?说人,多指孩子动作不牢靠不沉稳。昨天午饭,孙子不老行吃饭,勺勺叨叨把饭洒了。我脱口而出,“别勺叨了!”由此而来,推荐一下了。再比如:“这孩子勺勺叨叨,毛毛糙糙,又把碗给打了。”

王吉仓:不着槽道(音)。

老兵李:勺叨,多嘴,贫气,说话不着边际,参言接舌,着三不着两。

王维方:@老兵李 正解!就这个意思。

德瑱:黄骅经常说“勺叨”。我们说“勺勺叨叨滴!”但意思好像有点不一样:比如拿着一个东西,勺勺叨叨滴,摔了。或者说:“真勺叨,勺叨,给摔了。” 诸如此类。

王吉仓:毛菇(音),毛躁,毛咣。

朱玉升:我们那边儿“少道”,侧重于行为,描述人走道儿不稳当,净小动作。比如一帮人走着,他从后边儿拿手顺着人脑袋往下捋一下,就跑。我们跟这个叫“少道”。至于言语上的那种多说少道、插话儿接舌,一般倒不怎样说。我们那个说这种事儿用“唠叨”,唠唠叨叨。我有点儿话痨儿,类似于那个普通话里那么絮叨,絮絮叨叨的。

王吉仓:勺刀?你这人还刀子勺子地说起来没完了?

刘之龙:正字是究竟哪个呢?

朱玉升:我认为是少道。

刘之龙:“嗨,这个谁?张三这孩子太少叨了,不该说的也说,一天起来是少少叨叨,招是惹非。”少少叨叨,不能跟毛毛糙糙在一块儿说,应该是少少叨叨,招是惹非。就是不该说的,他说;不该捅的地方,他捅,就叫少道。

朱玉升:@刘之龙 刘老师后边用法和我们一样。

刘之龙:贫贫气气、狗狗气气、勺勺叨叨、招是惹非,没正词儿,这一类。

有守株者:@老兵李 来沧州后才听说这个词,“你酒喝多了吧,勺叨起来没完”。勺不管盛装固体液体总是不太稳当,或取此意。

老兵李:或许是这个意思。

吕少军:勺叨和唠叨不是一回事。唠叨与“嘚嘞”相近。例如:“一天天地嘚嘞起来没个完,叫你活鬊撒!”有唠叨起来没完,没有勺叨起来没完的时候。勺叨是一过性的。勺叨有时候用于小得意,有点扬饱的意思。

飞鸿:少道,缺心眼儿。因为缺心眼导致的行为不稳当,榔头棒槌的。你跟他一般见识干嘛,那孩子少道!

吕少军:勺叨,也有哆瑟、嘚瑟的意思。

王维方:少道,缺根弦的另外一种表达。还有衍生出来的话语:“二齿挠子划印儿,你算哪一道?”比三齿少一道,咋也不伶俐,或者缺点啥。三齿,农具。

飞鸿:@若无闲事挂心头 我们说一个人shao-dao,也是这个意思。着三不着两。

曲炳国:勺叨:是不是“说道”的变音?故意把“说”字的音变化一下,以示轻蔑?

吕少军:勺叨,没有多少恶意,多大人呲哒孩子。我小时候,老是被爷爷说勺叨,勺叨的勺字,我找不到确切的字。昨天说勺叨,今天还说勺叨,说的人心烦——是唠叨,不是勺叨。

王维方:大和庄常说:“你看看你那个勺刀样儿!”

王吉仓:烧扯,埋怨的意思。还有多说少道。

孙克升:勺叨类似徐(俗)叨,但又有差别,勺叨就是不该说的硬说,不该造扯的地方造扯几句。也类似多说少道,勺叨不一定说话多,徐(俗)叨是翻来覆去没完没了。

王吉仓:絮叨,絮絮叨叨。

王维方:粘粘糕糕。

王维方:二斤粘面贴了个粘饼子,大年糕一个。

王吉仓:粘年糕。

孙克升:我有个大侄子有点勺叨,出去干活,遇到一外地人,他自动搭咕说:“我们这儿在你们那里领来一个媳妇,跟你一村”,结果那人找来,还真是一村的。但这个媳妇是本人跑过来的,一年多家人也找不到她,结果外地人回去就说了实情,女儿找来,住了些日子就领走了,人们都埋怨大侄子,说他勺叨。

曲炳国:@孙克升 按照这种表述,勺叨也有可能是“傻”的音变,勺字确实有说人傻的意思。

孙克升:我上面说的还不是絮絮叨叨,是说听的太多了,叫听徐(俗)了,徐了我也不知是哪个字?这个无所谓,曲老师说的“傻”,大多数勺叨的都点重不重着不着。我有个孙子,小时候得了大脑炎,就是标准的勺(傻)叨。

吕少军:勺叨,不稳重。

云石山人:杓叨(sháo-dao):说话、办事颠三倒四,拎不清的意思。

杓,傻瓜、糊涂,有杓俫(sháo-lái)一词,含义⒈ 傻瓜,糊涂人。明·朱有燉《曲江池》第一折:“俺兄弟二人,去郊外寻两个杓俫,哄他些钱钞使去来。”⒉ 指没见识的后生。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二折:“不晓事的颓人认些回和,没见识的杓俫知甚死活。”故用此字。

叨,嘟囔、絮聒。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